北京普天同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小鼠小肠中的微生物参与肠道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也译作生物钟)的设定。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9月27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he intestinal
10-2019
DNA的改变和破坏会导致许多不同的健康问题,包括癌症等的发生。 DNA在细胞内的稳态受到高度调节,存在多种机制来修复和保护其完整性。对此,科学家们目前仍在研究这些机制,以全面理解如何调控DNA修复过程。
慢性疼痛是与胰腺炎或胰腺癌相关的最严重症状之一。胰腺疼痛难以治疗,因为许多止痛药被证明对胰腺患者无效。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一个小组首次发现了这种症状难以减轻的原因:体内特定的神经酶以高浓度的形式存在于胰腺神经中。
80多年前,有人预测氢在高压下会演变出一种“神奇”的物态——金属氢。自得到理论预测以来,人工制造出金属氢是高压物理学界首屈一指的核心挑战,对金属氢的追求推动着高压科学的技术发展。
日前,洛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刘贵龙博士、刘献明教授与香港科技大学金章教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吴宏辉副教授一起,开发了一种锐钛矿/板钛矿纳米花电极材料,并揭示了其在钠离子和锂离子电池中的能源存储机制。相关成果在线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纳米尺度视界》上。
近年来,由于传统能源的大量使用导致大气中CO2的浓度急剧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和环境气候恶化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降低CO2的浓度。将CO2转化为可用的化学品是变废为宝的方法。利用可持续能源产生的电进行电催化CO2转化具有温和、
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在热等离子体制备硅纳米线负极材料上取得新进展,实现每小时公斤级量产,且制备的电池容量和寿命都达到较高标准,与碳材料复合后循环1000次的容量仍有2000mAh/g,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纳米调控与生物力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杜学敏团队和微纳系统与仿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天准团队合作研发出新型可自适应形变的高密度宽幅柔性神经电极,在近人体体温条件下可由微管状态转变为具有特定预设曲率的展开状态,
双金属催化剂由于其协同效应,相比单金属组分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催化反应性能,因此双金属催化剂一直是多相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通常认为双金属组分的距离应该是越近越好。近年来的研究却表明,多功能位点之间的间距显著影响催化剂性能。然而,传统制备方法很难实现对催化剂微观结构的精准调控,难以将双金属组分进行空间分离并对其间距进行调控,阻碍了建立直观可靠的构效关系及活性位点的辨认。
据预测,氢分子具有奇异的物理特性和两组分(电子和质子)超导超流体冷凝物的拓扑结构。因此,了解这种转变仍然是凝聚态物理学中的重要目标。但是,由于在极端条件下进行X射线和中子衍射测量涉及相当大的技术挑战
第三方登录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