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当身体抵御感染时,温度、pH值平衡和新陈代谢都会发生变化。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想知道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证实了机械力也会影响免疫反应,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上,
09-2019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和慕尼黑大学医学中心卒中与痴呆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命名为TREM2的蛋白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程有缓解作用。他们发现在这种疾病的不同阶段,脑脊液中TREM2水平较高的患者要比脑脊液中TREM2水平较低的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
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特聘教授饶子和院士团队与该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特聘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胡俊杰研究员课题组合作,率先解析了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诱导蛋白IniA的三维空间结构,发现其具有类似细菌动力蛋白的折叠方式,并发挥膜分裂的功能,由此揭开了IniA 蛋白参与药物耐受的新机制,对解决结核病耐药性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精准医学研究院黄晶课题组首次揭示了染色质的核小体结构对组蛋白修饰酶MLL(Mixed Lineage Leukemia)复合物的酶活调控及其分子机制,阐明了组蛋白H2B第120位赖氨酸(H2BK120)的单泛素化修饰对MLL甲基化活性的串扰调控机制,并发现了MLL复合物关键组分WDR5蛋白对MLL家族成员活性调控的迥异的分子机理及底物特异性调控机制。9月4日,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
9月6日,《科学》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鸿钧团队的一项成果,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原子级精准控制、可按需定制的石墨烯折叠,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尺寸最小的“石墨烯折纸”。
废水排放中的抗生素污染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难题。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等研发出了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废水处理技术,能够对诺氟沙星为代表的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降解处理。相关成果发表在最近的环境领域类专业期刊《光化层》上。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团队与国内外机构合作,揭示了微生物合成Te纳米材料及其共轭聚合物复合材料优异的超快非线性光学特性,证实了其在超短脉冲产生、全光开关等领域的重要应用潜力,该项研究展示出微生物合成技术在光子功能材料领域的优势和特点。
人体消化道是成千上万种不同细菌的家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布罗德研究所目前已分离保存了近8000种人体消化道菌株的样本,并揭示了其遗传和代谢背景。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医学》上。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复杂分子体系反应动力学韩克利研究员团队发现了植物防晒分子新的激发态超快能量驰豫机理。
据《朝日新闻》网站报道,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小白鼠实验确定,大豆中所含的异黄酮对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具有预防效果。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于8月29日刊登在了科学杂志《自然》电子版上。
第三方登录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