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认可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 普天同创计量证书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金属混标查询

在线客服

森林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

发布时间:2017-09-22 00:00 作者:中国标准物质网 阅读量:1172

森林脑炎病毒

森林脑炎病毒(forest encephalitis virus)又称蟀传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 TBE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主要通过蜱传播,是森林脑炎(蜱传脑炎)的病原体。每年世界上森林脑炎发病人数约有一半出现在俄罗斯,一般于春、夏季流行,因此,也称俄罗斯春夏脑炎病毒。我国东北林区和西北林区也有该病的发生。

一、生物学特性

森林脑炎病毒为球形颗粒,直径40~50 nm,有包膜和包膜突起,包膜突起主要是血凝素糖蛋白,能凝集鹅和雏鸡的红细胞;核衣壳为二十面体对称,含三种结构蛋白;核酸为单正链RNA。

该病毒能在鸡胚原代和传代细胞中生长并引起细胞病变效应(CPE),小白鼠、地鼠和豚鼠对其敏感,森林脑炎病毒有较强的嗜神经性,接种成年小白鼠腹腔、地鼠或豚鼠脑内,易发生脑炎致死。森林脑炎病毒的抵抗力不强,受热、蛋白酶甲醛过氧化氢乙醚等作用会失活。

二、临床意义

森林脑炎病毒的储存宿主包括蜱、某些哺乳动物(蝙蝠、刺猥、松鼠、野兔等)和鸟类等,蜱是其主要传播媒介,在蜱生活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幼虫、成虫和卵)都能携带该病毒,并经卵传给子代。人类对该病毒普遍易感,其致病性与乙型脑炎病毒相似,带病毒的蜱叮咬人后,病毒侵入机体,在局部淋巴结、肝、脾和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中增殖,通过血流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大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或轻型病例,仅有小部分感染者出现典型的症状。轻型病例表现为发热、头痛、不适,重型感染可损伤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错乱、昏睡(昏迷)、肌肉麻痹、萎缩等脑炎症状,严重病例1周后死亡,病死率为10%~30%,一些恢复病例也多留有后遗症。愈后因机体产生中和抗体而获得牢固的免疫力。

三、微生物学检查

血清中的抗体可采用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ELISA等进行检测。如果急性期检出IgM抗体或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较急性期升高不小于4倍时可确诊。病毒的分离可采用鸡胚、猪肾等细胞或直接接种于小鼠脑内。

登革病毒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根据病毒抗原性的不同分成1,2,3,4四个血清型,主要通过蚊传播,引起人类登革热(dengue fever, DF)、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engue shock syndrome, DHF/DSS)。

(一)、生物学特性

登革病毒形态结构与乙型脑炎类似,核酸为单股正链RNA,与衣壳蛋白(C蛋白)组成核衣壳,核衣壳外有包膜,内含两种糖蛋白(E蛋白和M蛋白),E蛋白在包膜表面形成刺突,是病毒参与分子识别的重要结构,在病毒的致病与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同时能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M蛋白位于包膜内,是病毒的型和群特异性抗原,依据该抗原的不同,可将登革病毒分成四个血清型,部分血清型与其他黄病毒有交叉反应。

登革病毒在乳鼠肾细胞、猴肾细胞、伊蚊C6/36细胞中生长良好,产生明显的CPE。1~3日龄的小鼠对登革病毒最敏感,脑内接种1周后可发病死亡。

登革病毒对低温抵抗力强,-70℃可长期保存,不耐热、酸、乙醚,对紫外线、0.05%甲醛氯仿、胆汁、高锰酸钾等敏感。

(二)、临床意义

登革病毒的靶细胞是具有Fc受体的单核巨噬细胞等,人是该病毒的主要自然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通过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在单核巨噬细胞中增殖到一定数量后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可使叮咬的伊蚊受感染,再传染他人。病毒感染可表现为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典型的登革热是自限性疾病,病情较轻,临床特征为起病急,全身肌肉、骨骼、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等,持续1周左右,预后较好。当再次感染时,开始为典型登革热,随后病情发展迅速,出血加重,伴周围循环衰竭,甚至出现休克,称为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其病情凶险,如抢救不及时,患者可在4~6 h内死亡。

DHF/DSS发生机制与抗体依赖增强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ADE)有关,初次感染登革病毒后,机体可产生非中和类IgG抗体,当再次感染登革病毒时,病毒与非中和类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Ag-Ab),通过与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增强了病毒对细胞的吸附和感染作用。另外,Ag-Ab可激活补体系统,增强病毒对细胞的损伤作用,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强,同时抑制骨髓中白细胞和血小板系统,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此外病毒还能活化特定的T细胞亚群(CD4,CD8)产生各种细胞因子,机体出现免疫病理损伤。

(三)、微生物学检查

1.病毒的分离培养采集患者发病早期血清、白细胞等,乳鼠脑内接种,观察乳鼠发病情况;或接种于培养细胞,出现 CPE后用中和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等进行鉴定及分型。

2.抗体检测可用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ELISA等方法检测血清抗体,单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效价超过1:32、血凝抑制试验效价超过1:1280者有诊断意义。单份血清IgM阳性,有助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

3.核酸检测RT-PCR技术可用于病毒的快速诊断及病毒的分型。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