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epidemic type B encephalitis virus)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简称乙脑病毒,1934年由日本学者首先从脑炎死亡者脑组织中分离出该病毒,因此,也称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一、生物学特性
该病毒颗粒为球形,直径为30~40 nm,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有包膜,包膜表面有刺突,由E蛋白和M蛋白组成,E蛋白为病毒血凝素,能凝集雏鸡、鸽和鹅的红细胞,亦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病毒吸附到细胞上,还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是病毒的主要抗原;M蛋白为包膜内膜蛋白,主要参与病毒的装配。
该病毒基因组为单正链RNA,长约10200 bp,在胞浆中直接起mRNA作用,只含有一个长的开放读码框(ORF)。病毒基因组5'到3'端依次为5'端的非编码区、病毒结构蛋白编码区(主要编码病毒的衣壳蛋白C、包膜蛋白M和E)、病毒非结构蛋白编码区(编码非结构蛋白NS1-NS5)和3'端非编码区。病毒在胞浆中复制子代病毒RNA,在胞浆的粗面内质网装配成熟,以出芽或细胞溶解的方式释放出成熟的子代病毒。
乳鼠是乙脑病毒的易感动物,脑内接种病毒后可大量增殖,3~5天动物开始发病,产生肢体痉挛、麻痹,最后导致死亡。病毒可在地鼠肾、幼猪肾等原代细胞以及鸡胚成纤维细胞等细胞系中增殖,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PE)。
乙脑病毒抵抗力不强,对酸、乙醚和氯仿等脂溶剂敏感,不耐热,也易被苯酚等多种化学消毒剂灭活。
二、临床意义
乙脑病毒主要在蚊-动物-蚊之间循环传播,蚊感染后病毒在其体内复制,终身带毒并可经卵传代,因此,蚊是该病毒的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流行期间,家畜和家禽可隐性感染乙脑病毒,成为病毒的暂时储存宿主,经蚊叮咬传播,成为人类的传染源。人被带病毒蚊叮咬后,大多数为隐性感染,仅少数发生乙型脑炎。
病毒随蚊叮咬进入人体,先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结中增殖,释放病毒进入血液,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患者表现为发热、寒冷、头痛等流感样症状。少数感染者体内的病毒随血流播散到肝、脾等处细胞中继续增殖,经4~7天潜伏期后,体内增殖的大量病毒再次进入血流,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若不再继续发展,则表现为轻型感染,数日后可自愈。极少数患者,病毒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增殖,引起脑膜及脑组织炎症,临床表现为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惊厥或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其死亡率高,部分患者恢复后可有后遗症。
病毒感染约1周后体内先后产生IgM和IgG中和抗体,具有保护作用,可阻止病毒血症的发生及病毒的进一步扩散;同时,机体也可通过细胞免疫控制感染。乙脑病后或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因此,通过免疫接种可有效保护易感人群。
三、微生物学检查
1.病毒的分离培养采集患者脑脊液或感染早期的血液,接种于地鼠肾、幼猪肾等原代细胞,病毒增殖后观察CPE,利用鹅红细胞吸附试验、免疫荧光试验等进行鉴定。
2.病毒抗体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乙脑病毒特异性IgM是早期诊断较为理想的方法。也可用乳胶凝集、血凝抑制试验等检测双份血清中IgG抗体的滴度,恢复期抗体效价较急性期升高不小于4倍时,有辅助诊断意义。
3.病毒RNA检测利用RT-PCR检测病毒的核酸,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尤其适合抗体检测阴性患者的早期快速诊断。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