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1.元素电负性的概念
元素的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都只是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某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实际上有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它的原子既难以失去电子,又难以获得电子,如碳、硅、氮等形成CO2、SiF4、NO2时,电子只是在原子间发生偏移。
元素的电负性是指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用符号x来表示。元素的电负性数值越大,表示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元素电负性的概念是鲍林在1932年提出的,鲍林把F的电负性指定为4.0,通过分子键能数据的计算并与F的电负性对比,得到其他元素的电负性数值。可见鲍林给出的电负性为相对数值。
1934年,密立根(Mulliken)利用元素的电离能I和电子亲和能E计算元素的绝对电负性。
但由于电子亲和能数据不全,测定误差较大,密立根绝对电负性的应用受到限制。
1957年,阿莱(Allred)和罗周(Rochow)以有效核电荷Z*和原子半径r为基础给出元素电负性计算方法。
利用斜率(0.359)和截距(0.744)的修正使电负性数值与鲍林电负性数值吻合得更好。
2.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1)主族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在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中,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元素的电负性递增且幅度较大;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半径增大元素电负性递减(表5-12)。
表5-12 部分主族元素的电负性
2)副族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在同一周期副族元素中,电负性总的变化趋势是随着核电荷数增加而增大,但增大幅度较小且变化规律性较差。
同一族副族元素的电负性变化规律差(表5-13)。ⅢB~VB族元素,同族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减小;IB和ⅡB族恰好相反,同族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增大;ⅥB和ⅦB族中,同族中第五周期元素的电负性大于第四、六周期元素的电负性;Ⅷ族元素,同族第五、六周期元素的电负性相近,第四周期元素的电负性最小。
表5-13 部分副族元素的电负性
一般认为,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在2.0以上,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在2.0以下。Mo、Ru、Rh、Pd等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在2.0以上,说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不能仅仅由电负性判断元素是否为金属。
相关链接:电子亲和能的概念
文章来源:《无机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