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水中碘-131的分析方法 | ||||||||||||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中碘-131含量的分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有关核设施、同位家生产和应用单位在正常运行和事故情况下环境水中碘-131的分析。 本方法对β放射性的探测下限为3×10-3Bq/L和对γ放射性的探测下限为4×10-3Bq/L。对106Ru-106Rh核素和总裂片的去污系数在1.2×105以上。 2 方法提要 水样品中,碘-131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浓集、次氯酸钠解吸、四氯化碳萃取、亚硫酸氢钠还原。水反萃,制成碘化银沉淀源。用低本底β测量装置或低本底γ谱仪测量。 3 试剂和材料 所用试剂,除特别注明者外,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3.1 碘载体溶液, 3.1.1 配制: 溶解13.070g碘化钾于蒸馏水中,转入1L容量瓶。加少许无水碳酸钠,稀释至刻度。碘的浓度为10mg/mL。 3.1.2 标定: 在6个100mL烧杯中,分别用移液管吸取5mL碘载体溶液(3.1.1),加50mL蒸馏水,搅拌下滴加浓硝酸(3.10),溶液呈金黄色,加10mL硝酸银溶液(3.6)。加热至微沸,冷却后用G4玻璃砂坩埚抽滤。依次用5mL水和5mL无水乙醇各洗三次。在烘箱内110℃下烘干,冷却后称重。计算碘的浓度。 3.2 131I参考溶液:核纯; 3.3 次氯酸钠溶液(NaClO):活性氯含量为2.6%; 3.4 四氯化碳(CCl4):99.5%; 3.5 盐酸羟胺溶液:c(NH2OH·HCl)=3mol/L; 3.6 硝酸银溶液(AgNO3):1%(m/m); 3.7 亚硫酸氢钠溶液(NaHSO3):5%(m/m); 3.8 氢氧化钠溶液(NaOH):5%(m/m); 3.9 氢氧化钠溶液:c(NaOH)=1mol/L; 3.10 硝酸(HNO3):ρ=1.40g/mL; 3.11 盐酸:c(HCl)=1mol/L。 3.12 离子交换树脂: 3.12.1 树脂型号:3.12.1.1 201×7Cl-型阴离子交换树脂,40~60目;3.12.1.2 251×8Cl-型阴离子交换树脂,40~60目。 3.12.2 树脂处理: 将新树脂于蒸馏水中浸泡2h,洗涤并除去漂浮在水面的树脂。用5%NaOH(3.8)浸泡16h,弃NaOH溶液。蒸馏水洗涤树脂至中性。再用HCl(3.11)浸泡2h后,弃HCl溶液,树脂转为Cl-型。用蒸馏水洗至中性。 3.12.3 树脂装柱: 将树脂(3.12.1)装入玻璃交换柱中(4.3),柱床高10.4cm,柱的上下端用少量聚四氟乙烯细丝填塞。再用20mL蒸馏水洗柱。 3.12.4 树脂再生: 用50mL蒸馏水格树脂洗至中性。再用50mL 1mol/LHCl以1mL/min的流串通过树脂柱,树脂转为Cl-型。最后用蒸馏水洗至中性。 4 仪器和设备 4.1 低本底β测量装置:对铯-137平面源测量100min,置信度为95%时,最小探测限0.05Bq; 4.2 低本底γ谱仪或γ测量装置:对单一的铯-137薄源测量1000min,置信度为95%时,最小探测限0.1Bq; 4.3 玻璃交换柱:见附录A(补充件)中图A1; 4.4 分析天平:感量0.1mg; 4.5 高频热合机; 4.6 玻璃可拆式漏斗:见附录A(补充件)中图A2; 4.7 不锈钢压源模具:见附录A(补充件)中图A3; 4.8 封源铜圈:见附录A(补充件)中图A4。 5 采样与样品制备 5.1 取样:按国家有关水质取样规定执行。 5.2 试样制备:将10L环境水样品于20L聚乙烯塑料桶中,调pH为6.5~7.0,经澄清后,取上清液。 6 分析步骤 6.1 吸附 在试样中(5.2)加入20mg碘载体。以100~120mL/min流速通过离子交换柱(3.2.3),用蒸馏水洗柱。 6.2 解吸 用60mLNaClO(3.3)解吸液,流速为0.5mL/min解吸,解吸液转入250mL分液漏斗中。 6.3 萃取 向分液漏斗中加入20mL四氯化碳(3.4),6mL盐酸羟胺(3.5)和5mL硝酸(3.10),振荡2min (注意放气),四氯化碳呈紫色。静置分相,有机相转移到100mL分液漏斗中。用15mL和5mL四氯化碳分别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萃取。各振荡2min,静置后合并有机相。 6.4 水洗 用等体积蒸馏水洗涤有机相,振荡2min,静置分相,有机相转入另一个分液漏斗中,弃水相。 6.5 反萃 在有机相中加等体积的蒸镏水,加亚硫酸氢钠溶液(3.7)8滴。振荡2min(注意放气)。紫色消退,静置分相,弃有机相。水相移入100mL烧杯中。 6.6 沉淀 将上述烧杯加热至微沸,除净剩余的四氮化碳。冷却后,在搅拌下滴加浓硝酸(3.10),当溶液呈金黄色时,立即加入6mL硝酸银溶液(3.6)。加热至微沸,取下冷却至室温。 6.7 制源 将碘化银沉淀转入垫有已恒重滤纸的玻璃可拆式漏斗(4.6)抽滤。用蒸馏水和乙醇各洗三次。取下载有沉淀的滤纸,放上不锈钢压源模具(4.7),置烘箱中,于110℃烘干15min。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重。计算化学产额。 6.8 封源 将沉淀源夹在两层质量厚度为3mg/cm2的塑料膜中间,放好封源铜圈(4.8)。将高频热合机刀(4.5)压在封源铜圈上。加热5s,粘牢后取下样品源,剪齐外缘,待测。 6.9 测量和计算 6.9.1 β测量 6.9.1.1 绘制自吸收曲线 取0.1mL适当活度的碘-131参考溶液(3.2)滴在不锈钢盘内。加1滴碱溶液(3.9),使其慢慢烘干,制成与样品测定条件一致的薄源。在低本底β测量装置(4.1)上测量,其放射性活度为IO。 取6个100mL烧杯分别加入0.5,1.0,1.5,2.0,2.5,3.0mL碘载体溶液(3.1.1)。各加入0.1mL碘-131参考溶液(3.2),按6.7~6.8操作制源。将薄源和制备的6个沉淀源,同时在低本底β测量装置上测定放射性活度。各源的放射性活度经化学产额校正为I,以IO为标准,求出不同样品厚度的碘化银沉淀源I的自吸收系数E。然后,以自吸收系数为纵坐标,以碘化银沉淀源质量厚度为横坐标,在方格坐标纸上绘制自吸收标准曲线。 6.9.1.2 仪器探测效率 用已知准确活度的铯-137参考溶液制备薄源用于测定β探测效率。 6.9.1.3 计算 用公式(1)计算试样中碘-131放射性浓度: 式中:Aβ——131I放射性浓度,Bq/L; Nc——试样测得的计数率,计数/s; Nb——试样空白的本底计数率,计数/s; ηβ——β探测效率; E——131I的自吸收系数; Y——化学产额; t——采样到测量的时间间隔; V——所测试样的体积,L; λ——131I的衰变常数。 6.9.2 λ测量 用低本底λ谱仪(4.2)测量0.364MeV全能峰的计数率。水中碘-131放射性浓度计算公式(2)如下: 式中:Ar——131I放射性浓度,Bq儿; Nc——0.364MeV全能峰的计数率,计数/s; Nb——0.364MeV全能峰下相应的本底计数率,计数/s;
ηr——谱仪对0.364MeV左右(φ20平面薄膜源)全能峰的探测效率; K——0.364MeV全能峰的分支比。 6.10 空白试验
每当更换试剂时,必须进行空白试验,样品数不能少于6个。取量10L蒸馏水于10L下口瓶中。按5.1~6.8条操作,并计算空白试样平均计数率和标准偏差。 7 精密度
本精密度数据是在1989年4月至10月,由3个实验室对4个水平的试样所做的实验确定的。每个实验室对4个水乎各做四个平行测试样品。
精密度测试结果 Bq
|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