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认可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 普天同创计量证书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金属混标查询

在线客服

化学危险源的辨识

发布时间:2015-08-19 00:00 作者:中国标准物质网 阅读量:1336

(一)辫识依据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既然化学危险源是指存在危险化学品并有可能构成化学事故的源点,那么危险物质的危险性及存在的数量就是辨识化学危险源的重要依据。能够引起事故的化学物质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才有意义。不同类别的化学物质,依其化学、物理性质及火灾爆炸特性、毒性的不同,构成危险源的量有所不同,也就是说每种化学物质都有一个不得超过的限制量,这种限制量也称临界量。临界量是一种辨识危险源的标准。临界量的确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如同一种化学物质且数量相等时,由于存在形式或外部因素等条件不同,发生事故后产生的危害可能相差甚远。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国家标准,提出了危险物质及临界量以作为重大危险源的判别依据,但对于辨识化学危险源的化学物质的临界量国内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一般来讲,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且达到一定数量的危险化学品才能够构成化学危险源。

(二)辫识方法

1.参照国家现行标准

我国业已制定了《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其中规定了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有毒物质及临界量,以辨识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辨识》按照国际上广为流行的做法—根据物质的危险性及数量对重大危险源加以辨识,不言而喻,采用GB 18218-2000等有关国家标准识别化学危险源是适宜的。

2.利用风险分析方法

利用现有的一些风险分析方法,如预先危险分析、危险及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等可以进行化学危险源的辨识。需要强调的是,在运用风险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时,只应该针对化学物质带来的危害。下面对以上风险分析方法及其运用进行介绍。

(1)预先危险分析(PHA)也可称为危险性预先分析,是在每项工程、活动之前(如设计、施工、生产之前),或技术改造之后(即制定操作规程前和使用新工艺等情况之后),对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类型、来源、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以及有关防范措施等作一概略分析的方法。

通过预先危险分析,力求达到4项基本目标:

1) 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一切主要危险、危害,在初始识别中暂不考虑事故发生的概率;

2) 鉴别产生危害的原因;

3) 假设危害确实出现,估计和鉴别对人体及系统的影响;

4) 将已经识别的危险、危害分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分级标准如下所述。

I级:安全的,不至于造成人员伤害和系统损坏。

II级:临界的,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的损坏,并且可能排除和控制。

Ⅲ级: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为了人员和系统安全,需立即采取措施。

Ⅳ级:破坏性的,会造成人员死亡或众多伤残及系统报废。

① 危险性预分析的步骤如图2-1所示。

② 基本危害的确定。系统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基本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如下:

a.火灾;

b. 爆炸;

c.有毒气体或蒸气、窒息性气体不可控溢出;

d.腐蚀性液体的不可控溢出;

e.有毒物质不加控制地放置;

f.放射性物质危害。

③ 预先危险分析表基本格式。预先危险分析的结果一般采用表格的形式,表格的格式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表2-4、表2-5为预先危险分析的两种通用格式。

(2)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1) 方法简介。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简称HAZOP)的基本原理是全面考察分析对象,对每一细节提出问题。例如在工艺过程考察中,基于工艺状态参数(温度、压力、流量等)一旦与设计要求发生偏离,就会发生问题或出现危险的理论,以7个关键词为引导,找出系统中工艺过程或状态的变化(即偏差),然后再进一步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后果及相应的对策措施。该法适用于工艺复杂的化工生产、储存装置初步设计阶段及生产阶段的安全评价。通过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能够探明装置及过程存在的危险,根据危险带来的后果进一步明确系统的危害。在进行工艺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中,对装置中的危险及应采取的措施会有透彻的认识。

2)关键词定义见表2-6所列。

(3)事件树分析(ETA)

1) 分析方法。事件树分析(ETA)用来分析普通设备故障或过程波动(称为初始事件)导致事故的可能性,是一种既能定性又能定量分析的方法。

事件树分析非常适合分析初始事件可能导致多个结果的情况。事件树强调可能导致事故的初始事件以及初始事件到最终结果的发展过程。每一个事件树的分枝代表一种事故发展过程,它准确地表明初始事件与安全保护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

2) 分析过程。事件树分析包括6个步骤:①识别可能导致重要事故的初始事件;②识别为减小或消除初始事件影响设计的安全功能;③做事件树;④对得到的事故顺序进行说明;⑤确定事故顺序的最小割集;⑥编制分析结果文件。

事件树图的具体做法是将系统内各个事件按完全对立的两种状态(如成功、失败)进行分支,然后把事件依次连接成树形,最后再和表示系统状态的输出连接起来。事件树图的绘制是根据系统简图由左至右进行的。在表示各个事件的节点上,一般表示成功事件的分支向上;表示失败事件的牙支向下。每个分支上注明其发生概率,最后分别求出它们的积与和,作为系统的可靠系数。事件树分析中,形成分支的每个事件的概率之和,一般都等于1。

3) 应用范围事件树分析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① 搞清楚初期事件到事故的过程,系统地图示出种种故障与系统成功、失败的关系;

② 提供定义故障树顶上事件的手段;

③ 可用于事故分析。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