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普天同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
  • 标准物质定级证书
  • 豫南检测资质认定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农产品资质证书
  • 伟业计量高企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证书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在线客服

疏螺旋体的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17-09-11 00:00 作者:中国标准物质网 阅读量:3266

疏螺旋体属又称包柔螺旋体属(Borrella),现有31个种,均由节肢动物携带,其中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有伯氏疏螺旋体(B.hurgdorfert)、回归热疏螺旋体(B.recurrent1s)、奋森疏螺旋体(B.vincentii)等。

一、伯氏疏螺旋体

伯氏疏螺旋体是莱姆病的主要病原体,1977年首先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莱姆镇发现了该病而得名莱姆病。5年后由Burgdorfer白硬蜱及患者体内分离出该病原体。莱姆病是一种呈全球分布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范围广,我国黑龙江、新疆、安徽等10多个省和自治区已证实有莱姆病存在。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伯氏疏螺旋体是疏螺旋体属中最细长的螺旋体,大小为(0.18~0.25)um×(11.37)um,有3~10个稀疏不规则的螺旋,菌体两端稍尖,有轴丝。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其以扭曲、翻转及旋转等方式活泼运动。在培养基中数个伯氏疏螺旋体不规则地缠绕在一起,呈卷曲状。革兰染色阴性,但不易着色,姬姆萨染色或瑞特(Wright)染色效果好。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高,生长需要长链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葡萄糖氨基酸牛血清白蛋白等。微需氧,5%~10% CO2可促进其生长。适宜温度为35℃,最适pH值为7.5。伯氏疏螺旋体生长缓慢,在液体培养基中分裂一代需18 h,一般需2~3周方可观察到生长现象。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可形成两种菌落。一种为细小圆形、边缘整齐。另一种较大,能长入培养基内,边缘不整齐,呈扩散生长,其菌落形态因培养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异。

3.抵抗力伯氏疏螺旋体畏光,液体培养基中的疏螺旋体需要避光存放。室温下可存活1个月左右,4℃能存活较长时间,-80℃可长期存放。对青霉素四环素、头抱菌素等敏感。

(二)临床意义

莱姆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储存宿主主要是野生和驯养的哺乳动物(如小型脊椎动物,主要为鼠类及家畜等),主要传播媒介是硬蟀。螺旋体存在于蜱成虫的肠道中,后移至唾液腺,人类受蜱叮咬后而感染,人对本菌普遍易感。

伯氏疏螺旋体的致病机制迄今尚无定论,可能与伯氏疏螺旋体的黏附、侵入、抗吞噬作用、内毒素样物质及病理性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作用有关。人被蜱叮咬后,伯氏疏螺旋体在局部繁殖。经3~30天潜伏期,在叮咬部位可出现一个或数个慢性移行性红斑(erythema chronic migrans,ECM),并伴有乏力、头痛、发热、肌痛等。晚期主要表现为慢性关节炎、慢性神经系统或皮肤异常。重者可同时出现皮肤、神经系统、关节、心脏等组织脏器损害。疾病可反复发作并持续多年,最终导致骨骼和软组织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劳动能力。本病在不同地区其临床特征可能有所不同。

莱姆病患者在早期血中先出现特异性IgM抗体,发病6~8周达高峰,一般在4~6个月后恢复正常;持续性感染患者,IgM保持高水平。IgG抗体出现的时间较晚,其峰值在发病后4~6个月,并持续至病程晚期。

(三)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采集采取病损皮肤组织、血液、淋巴结抽出液、关节腔滑膜液、尿液、脑脊液等。

2.显微镜检查

(1)暗视野显微镜:可直接观察标本中疏螺旋体的形态和运动。

(2)涂片、染色镜检:姬姆萨染色着色良好,呈紫红色。

显微镜检查法简便而直观,用于蜱内脏组织和人工培养物的检查,检出率较高,但患者体内伯氏疏螺旋体数量少,患者标本的检出率极低,因此,在实验室诊断中价值不大,仅可作为一种辅助的检测手段。

3.分离培养用BSK(Barbour Stoenner Kelly)复合培养基增菌,该培养基是含有牛血清白蛋白和灭活兔血清等营养丰富的液体培养基。由于伯氏疏螺旋体生长缓慢,甚至需培养12周之久,其间可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若培养12周仍为阴性,可盲传一次。

由于伯氏疏螺旋体在莱姆病的整个病程中菌血症期较短,螺旋体数量较少,因此,临床上很少进行血培养,主要依靠血清学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莱姆病。

4.血清学检查主要检测患者血清中的Igm和IgG抗体及其动态变化,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间接免疫荧光法:在加有伯氏疏螺旋体的抗原片上,滴加不同稀释度的待检血清,再以荧光素标记的抗人IgM或IgG抗体染色,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若看到清晰的明显发荧光的螺旋体为阳性。血清抗体滴度不小于1:128为阳性。

(2) ELISA:用伯氏疏螺旋体作抗原,检测患者体内的抗伯氏疏螺旋体抗体,方便快捷。若用全菌体作抗原,仅用做筛选试验。

5.核酸检测用PCR技术检查标本中有无伯氏疏螺旋体的DNA。本法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好,但操作时应注意防止、环境中的DNA污染。

6.动物接种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小白鼠、金地鼠、兔、狗等。以伯氏疏螺旋体悬液感染家兔,可出现与人类相似的皮肤症状,血培养亦阳性,抗体效价显著升高。

二、其他疏螺旋体

(一)回归热疏螺旋体

回归热疏螺旋体(B.recurrentis)是人类回归热的病原体。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根据媒介昆虫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以体虱为传播媒介的为虱传回归热,或称流行性回归热,其病原体是回归热疏螺旋体;以软蜱为传播媒介的为蜱传回归热,又称地方性回归热,其病原体多至15种,如杜通疏螺旋体(B.duttomi)、赫姆斯疏螺旋体(B.hermsii)等。我国流行的回归热主要是虱传回归热。

回归热疏螺旋体进入人体,先在内脏中增殖,经1周左右的潜伏期后大量进入血液,引起高热,持续1周左右高热骤退,同时血液中螺旋体消失,间隔1周或数日又发热,血液中再次出现螺旋体。临床上可见反复发热和菌血症,如此反复发作与缓解可达3~10次之多,故名回归热。其机制是螺旋体外膜蛋白易变异之故。传播途径除节肢动物叮咬外,也可经眼结膜、胎盘或输血传染,病后免疫力不持久。

实验室检查可在患者发热时取1滴外周血,加1滴枸橼酸钠混合制成湿片,用暗视野显微镜直接检查,可见螺旋体运动活泼,或Giemsa染色后镜检,可见形似卷曲毛发的螺旋体;亦可用制动试验测定相应抗体。区别虱型与蜱型回归热疏螺旋体,可接种干豚鼠。豚鼠对蜱型病原体敏感,对虱型病原体有抵抗力。

(二)奋森疏螺旋体

奋森疏螺旋体长5~10um,有3~5个大而不规则的疏螺旋,形态与回归热疏螺旋体类似。革兰染色阴性,专性厌氧,常与梭杆菌共生于人类口腔中。一般不致病,只有当人体抵抗力显著降低时,这两种菌协同引起溃疡性牙眼炎、咽峡炎、溃疡性口腔炎等。

微生物学检查法可用棉拭子从病灶处取材,或用牙签取牙垢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可见革兰阴性螺旋体与革兰阴性梭杆菌共存,也可取新鲜材料直接用暗视野观察。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