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认可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 普天同创计量证书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金属混标查询

在线客服

膜的结构

发布时间:2021-12-09 00:00 作者:中国标准物质网 阅读量:950

膜的结构主要是指膜的形态、膜的结晶态和膜的分子态结构。膜结构的研究可以了解膜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从而指导制备工艺,改进膜的性能。用电镜或光学显微镜观察膜的截面和表面,可以了解膜的形态。下面仅对微滤膜(MF膜)、超滤膜(UF膜)、纳滤膜(NF膜)、反渗透膜(RO膜)膜材料的形态做简单的讨论。

(1) 微滤膜—具有开放式的网格结构

微孔膜具有开放式的网格结构,形成机理为:制膜液成膜后,溶剂首先从膜表面开始蒸发,形成表面层。表面层下面仍为制膜液。溶剂以气泡的形式上升,升至表面时就形成大小不等的泡。这种泡随着溶剂的挥发而变形破裂,形成孔洞。此外,气泡也会由于种种原因在膜内部各种位置停留,并发生重叠,从而形成大小不等的网格。开放式网格的孔径一般在0.1~1μm,可以让离子、分子等通过,但不能使微粒、胶体、细菌等通过。

(2)反渗透膜和超过滤膜的双层与三层结构模型

雷莱(Riley)首先研究了用L-S法制备的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的结构。从电镜中可看到,醋酸纤维反渗透膜具有不对称结构。与空气接触的一侧是厚度约为0.25μm的表面层,占膜总厚度的极小部分(一般膜总厚度约100μm)。表面没有物理孔洞,致密光滑。下部则为多孔结构,孔径为0.4μm左右。这种结构被称为双层结构模型。

吉顿斯(Gittems)对醋酸纤维素膜进了更精细的观察,认为这类膜具有三层结构。最上层是表面活性层,致密而光滑,其中不存在大于10nm的细孔。中间层称为过渡层,具有大于10nm的细孔。上层与中间层之间有十分明显的界限,中间层以下为多孔层,具有50nm以上的孔。与模板接触的底部也存在细孔,与中间层大致相仿。上、中两层的厚度与溶剂蒸发的时间、膜的透过性等均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关链接:膜的制备(三)

 

 

文章来源:《水处理化学品手册》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