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认可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 普天同创计量证书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金属混标查询

在线客服

离子键的形成和性质

发布时间:2021-05-29 00:00 作者:中国标准物质网 阅读量:6102

1.离子键的形成

离子键的概念是德国的科赛尔(W.Kossel)于1916年提出来的。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正负离子,正负离子靠静电引力结合形成离子键。例如,NaCl、CaCl2、FeCl2、MgCl2等都是通过离子键结合的。

能形成离子键的元素间的电负性差较大(一般△X>1.7),只转移少数的电子就能达到稀有气体电子构型的稳定结构。例如

Na-e-→Na+

Cl+e-→Cl-

离子晶体稳定,形成离子化合物时放出能量较多。

Na+1/2Cl2=NaCl       △rHmΘ=-411.2kJ·mol-1

2.离子键的性质

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离子在任何方向都可以吸引异号电荷的离子,所以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在空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一个离子尽可能吸引更多异号电荷的离子,以降低能量。当然,由于空间条件的限制,每个离子周围排列特定异号电荷的离子数目是有限的。

研究结果表明,离子化合物中也不是纯粹的静电作用,也有部分原子轨道的重叠(共价键成分)。人们用离子性百分数来表示离子键的离子性大小,化合物中离子性百分数超过50%则认为形成了离子化合物。

AB型化合物以单键结合时离子性百分数与电负性差之间的关系如表6-1所示。

表6-1 单键的离子性百分数与电负性差之间的关系

电负性差大的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一般形成离子键。一般认为,两个元素电负性差△X>1.7,形成离子化合物,否则形成共价化合物。但事实上有很多例外,如CoCl2(△X=1.28)、NiCl2(△X=1.25)、CuCl2(△X=1.26)、ZnCl2(△X=1.51)等电负性差小于1.7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Sn与Cl的电负性差为1.20,SnCl2为离子化合物,而SnCl4为共价化合物;Al与Cl的电负性差为1.55,AlC3晶体为离子化合物,在其熔点(192.4℃)温度以上则转化为共价化合物。Si与F电负性差为2.08(远大于1.7),但SiF4为共价化合物,这是由于半径小、电荷高的Si4+强的极化作用的结果(离子极化相关知识参见本章6.4)。

3. 离子键强度

1) 离子键强度的衡量

人们经常用键能和晶格能来衡量离子键的强度。

键能是指1mol气态分子解离为气态原子时,断开1mol某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用E表示。对于双原子分子,键能(E)等于解离能(D),如Cl2分子;对于多原子分子,键能等于平均解离能,如NH3分子。

晶格能是指1mol离子晶体(以离子键结合形成的晶体)解离为气态的正负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用U表示。离子化合物的整块晶体可看成巨型分子,结合力不只是正负两个离子间的结合,因此用晶格能衡量离子键的强度比用键能更合理。

晶格能不能直接测得,但可由热力学数据计算间接得到。玻恩(Born)和哈伯(Haber)设计了一个热力学循环,由热力学数据求得晶格能,称为玻恩一哈伯循环。例如,为计算NaCl的晶格能U可设计如下循环:

△H1为Na的原子化热,△H1=108kJ·mol-1

△H2为Cl2解离能的1/2,△H2=121kJ·mol-l

△H3为Na的第一电离能,△H3=496kJ·mol-1

△H4为Cl的电子亲和能的相反数,△H4=-349kJ·mol-1

△H5=-U,U为NaCl晶格能;

△H6为NaCl的摩尔生成热,△H6=-411kJ·mol-1

根据赫斯定律

△H6=△H1+△H2+△H3+△H4+△H5

则NaCl的晶格能为

U=-△H5=△H1+△H2+△H3+△H4-△H6=787(kJ·mol-l)

2)影响离子键强度的因素

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引力越大,离子键越强,则离子晶体的沸点和硬度越高,晶格能或键能越大。

若两个离子的距离为d,正、负离子所带电荷的电量分别为q+和q-,则正、负离子间的势能V为

式中,ε0为相对介电常数。

离子的电荷影响离子键强度。离子的电荷越高,正、负离子间引力越大,离子键越强。例如,熔点:NaCl为801℃,MgO为2825℃;晶格能:NaCl为787kJ·mol-1,MgO为3916kJ·mol-1

离子的半径影响离子键强度。离子的半径越小,则离子间距离d越小,正、负离子间静电引力大,离子键越强。例如,NaI熔点为660℃,远低于NaCl,原因在于I-半径比C-大得多;同时,NaI晶格能(686kJ·mol-1)远小于NaCl。

离子的电子构型影响离子键强度,这种影响比较复杂。离子的外层电子数越多,有效核电荷越高,则离子键越强;同时,离子的外层电子数越多,离子的极化能力和变形性增加,正负离子间的共价成分增加,离子键强度降低。实验数据表明,后一种因素是主要因素,即离子的外层电子数越多,离子键强度越低。例如,化合物的熔点:CaCl2(775℃)>MnCl2(650℃),CaO(2613℃)>MnO(1842℃),CaSO4(1460℃)>MnSO4(700℃)。

相关链接:离子电子构型和半径

 

 

文章来源:《无机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