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氯磺酸和烷(芳)基磺酰氯参与的反应
氯磺酸和磺酰氯常通过磺化反应用于有机中间体的制备,烷(芳)基磺酰氯常作为强离去基团被引入中间体化合物中。
一、安全认识
氯磺酸和烷(芳)基磺酰氯密度大,属强酸,对织物和人体皮肤有强烈腐蚀作用,而且毒性也很大。
二、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1)因氯磺酸和烷(芳)基磺酰氯密度大、腐蚀性强且高毒,长距离转移时要放入桶内,短距离拿取移动要用双手,一手持瓶一手托底。
(2)要有尾气吸收装置,用碱性溶液吸收,在尾气吸收装置中间要搭建一个缓冲安全瓶。
(3)后处理时,应将冷却后的反应液慢慢倒入搅拌下的冰水里,严防放热冲料。
氰化钠(钾)及其参与的反应
氰化钠(钾)在化学实验室里常用于缩合、加成导入氰基等反应。
一、安全认识
氰化钠和氰化钾都是剧毒品,前者毒性远大于后者。中毒时,轻者有黏膜刺激,唇舌麻木、头痛、眩晕、下肢无力、胸部有压迫感、恶心、呕吐、血压上升、心悸、气喘等,重者呼吸不规则,逐渐出现昏迷、痉挛、大小便失禁、血压下降,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
(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min,然后视情况决定是否送医。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然后视情况决定是否送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然后立即送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0.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或5%硫代硫酸钠水溶液洗胃,然后立即送医。硫代硫酸钠溶液解毒机理是产生无毒的SCN-:
CN-+Na2S2O3=SCN-+Na2SO3
二、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1)按照国家剧毒品管控政策的“五双制度”进行各项操作。
(2)进行投料、反应和后处理时,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做好个人防护。特别是在酸性条件下的反应,会有HCN气体溢出,除了工程防护外,严谨的个人防护也是必需的。在反应量较大的情况下,可在操作工位悬挂或随身佩戴便携式氢氰酸气体测定仪,还可以采用较精确的“联苯胺”小纸条进行即时监控。
(3)对于有KCN和碳酸铵参与的Bucherer-Bergs反应,要注意碳酸铵受热易升华,又在冷凝管下部的内颈部位凝聚,会造成堵塞而引起刚性密闭,从而导致爆炸。要保持冷凝管通畅,反应期间人不离岗,做加热反应不能过夜(除非有人在岗)。
(4)所有接触过氰化物的器具和后处理水溶液都要在通风橱内用NaClO荡洗。废液用碱调pH至11,用NaClO淬灭多余的CN,多余1mol的氰化物约需500mL饱和NaClO溶液,彻底搅拌后静置过夜。第二天用氰根试纸测氰化物浓度,小于10才安全。
三、实例
申报工艺:将底物60g(0.3mol)、氰化钾29.5g(0.45mol)和碳酸铵57g(0.6mol)加入1000mL含水乙醇中,加热至60℃反应过夜……
批注:①注意碳酸氢铵升华容易堵塞冷凝管下部,最好使用直形冷凝管,并经常疏通:②进行投料、反应和后处理时,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做好个人防护;③该加热至60℃的反应,不能无人值守而任其反应过夜;④所有接触过氰化物的器具和后处理水溶液都要在通风橱内用NaClO荡洗。废液处理需遵照上述安全操作注意事项中的第(4)项。
相关链接:硫化氢及其参与的反应
文章来源:《有机合成安全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