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认可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 普天同创计量证书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金属混标查询

在线客服

事故因素——实验室当化工厂

发布时间:2020-12-25 00:00 作者:中国标准物质网 阅读量:889

大规模投料和小试在危险性上是完全不同的,大规模投料主要存在叠加热效应问题以及其他很多不确定问题。另外,化学实验室只适合研发实验,特别危险或超过公斤级的大反应不适宜在实验室内做,实验室和工厂车间在防火等级上是不同的,不能混为一淡。

案例1

某研发小组因嫌市售的过氧苯甲酸太贵就自己进行制备,先摸索条件以便日后放大生产。第一次小试反应结束后,将内含大约27g过氧苯甲酸的600mL二氯甲烷溶液进行浓缩,打算在常压40℃下浓缩至120mL,然而,当体积浓缩至约130mL时就发生了强烈爆炸,见图25-31。

图25-31强烈爆炸后的现场

大规模生产极其危险的化学试剂或化工原料时有其独特的安全生产设施和管理方式,以及对应的防备措施,而普通化学实验室在一般情况下是难以实现的。

案例2

某研发小组嫌市售的硫氢化钠纯度低、质量差,就在特殊气体实验室里进行大规模硫氢化钠的制备(生产);

H2S+NaOH→NaHS+H2O

由于实验室的简单尾气吸收装置仅适合小规模反应,结果大量的硫化氢尾气因吸收不彻底而发生大规模泄漏,污染了整个研发大楼,造成该楼的所有人员紧急撤离。

某研发人员考虑到环氧乙烷的较低沸点和毒性,害怕其挥发,就先用干冰-丙酮浴冷却含有底物、环氧乙烷甲醇溶剂的反应液,再将温度极低的该反应液加到氧化瓶中,然后加热。由于内部极冷、外部急速加热,氢化瓶的材质结构出现问题,其强度由此迅速下降,不能承受应有的压力。当压力升到30psi时,氧化瓶发生爆炸,见图25-32。

图25-32氢化瓶爆炸

原因分析:当事人的极端片面性思维→过分内冷外热的方式→氢化瓶骤冷骤热→内应力改变→强度下降,氢化瓶承受不住原有的规定内压而引起爆炸。另外,环氧乙烷也会发生自身聚合。

相关链接:事故因素——管理不善、未妥善保存试剂或处置废弃试剂

 

 

文章来源:《有机合成安全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