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2.第二类危险源的管控
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第一类危险源成为安全隐患的人的失误(包括管理失误)、物的故障和环境因素等。要管控好第二类危险源,必须强化安全责任感和加强自身学习。
1)增强安全责任心
增强安全责任心有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
(1)主动型。
通过建立企业安全文化,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型安全意识,把企业的命运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企业兴旺,个人得益;企业衰败,个人受损;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隐患,人人排查”的文化氛围,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2)被动型。
建立和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要定岗定责,工作和责任同时到位。奖惩分明并及时兑现,不姑息、不迁就,不枸私情,不搞下不为例。安全责任心增强了,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学习安全知识与安全技术,增强对安全隐患的控制能力
学习与社会实践相关的安全知识与安全技术,增强控制安全隐患的能力,是每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充分辨识危险源,彻底控制安全隐患,搞好安全生产。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遵守相关SOP,才能在客观世界里减少人为不安全因素和安全管理上的失误,进而对这些安全隐患采取控制措施,杜绝它们的发生和存在。
(二)控制和杜绝安全隐患
与第一类危险源的两重性不同,安全隐患不但要严控,更主要的是杜绝它们的滋生和存在,这与第一类危险源负面作用的严防理念和措施几乎是一致的。
无数事故分析证实,安全隐患的存在是事故的成因,多一个隐患就多一个发生事故的因素。然而,有生产或研发活动就会出现隐患,而且隐患又有着非常复杂的特性。有的隐患是动态的,老的隐患解决了,与老隐患相关的新隐患又出现了;有的隐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有的隐患会在瞬间发生裂变;有的隐患会反复出现和产生。有的隐患是直观易见的,而有的是潜在不易被发现的,要透过现象才能分析判定。隐患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危险性,来自各个方面、各种原因。
辨识隐患是预防隐患的重要前提,要靠人的知识和经验,靠科学的评估和计算,要运用监测监控、管理和技术等综合手段,才能予以发现和解决。要求在生产和研发的各个环节,如仪器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合成工艺路线设计,试剂的运用,操作等过程中进行综合考虑,要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及时整改隐患,不给隐患有存在和发展的机会。即使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有充分的应对方案。主管要亲自参与,监管部门应制订措施,强化监督工作,责令及时整改,对隐患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应追究责任人的责任。预防比整改更具有意义,要加强辨识能力,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可以这样说,所有安全隐患的根源都来自人。人的不安全思维意识和不安全行为的概率是不可能为零的,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和影响,往往因一些偶然因素产生事先难以预料和防止的错误思维和不安全行为。所以,安全隐患的管控需从人的各个方面去考虑。
(1)在管理制度方面,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体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包括安全教育、安全检查、责任制考核及奖罚等制度。完善的制度是增强责任心、预防不安全思维和不安全行为的基础。
(2)强化执行力度。管理办法的效果如何,是用实施的效果来检验的,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做到“让SOP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SOP”,才能真正摆脱不安全思维和不安全行为。
(3)在培训教育方面,不安全行为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不安全思维的产生,不安全思维的产生主要是接收的安全培训教育不足。有足够的安全知识武装头脑,作业者才能更主动地去预防事故发生。
(4)加大监督检是预防和控制不安全思维和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措施,也是必备措施。监督检查部门需要认真履行本职职责,消除作业人员的不安全思维和不安全行为。
(5)认真实现考核奖罚。对安全生产工作成绩突出的需要进行奖励,对不安全行为惯犯者或者因不安全行为发生事故及较大影响事件的,需要进行惩罚,以对其他人员进行警戒。
(6)保证安全隐患管控的资金投入。安全隐患的管控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关键,需要资金投入来降低危险源的危险性,减少危险源演变成安全隐患的可能性。
文章来源:《有机合成安全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