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认可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 普天同创计量证书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金属混标查询

在线客服

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一)

发布时间:2019-06-06 00:00 作者:中国标准物质网 阅读量:125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量测定的制样和放射受体分析(Charm II)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量的筛选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试样制备和保存

3.1试样的制备

从全部样品中取出不少于500 g有代表性试样,用高速组织捣碎机捣碎均匀,将捣碎的样品充分混匀。装入清洁的容器内,加封并做标识。

在制样的过程中,应防止样品受到污染或发生残留物含量的变化。用于测定的样品细菌数不能超过106/g。

3.2 试样保存

将试样于-18℃以下冷冻保存。

4 测定方法

4.1 原理

测定的基础是竞争性受体免疫反应。样品中的氯霉素残留经提取后,与[3H]标记的氯霉素竞争细菌细胞中的氯霉素特异性受体,样品中的氯霉素药物含量越高,竞争结合的位点越多,[3H]标记的氯霉素结合的位点则越少。在一定温度反应后,离心分离,清除未结合的[3H]标记的氯霉素,加闪烁液后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样品中的[3H]含量cpm值(count per minute,即每分钟脉冲数)。cpm值越低,则样品中的氯霉素残留越高。

4.2 试剂和材料

4.2.1 水

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4.2.2 组织中氯霉素检测CharmⅡ试剂盒

每批新试剂盒使用前须进行性能监测。

4.2.2.1 竞争性结合试剂:应贮存在-15℃或以下,在室温(15℃~25℃)下最多放置6 h。

4.2.2.2 [3H]标记的氯霉素:应贮存在-15℃或以下,在室温(15℃~25℃)下最多放置6 h。

4.2.2.3 阴性对照浓缩溶液:干粉贮存于2℃~6℃,使用时取浓缩干粉按标签上标记配制成阴性对照浓缩溶液,配制好的溶液可在2℃~6℃冰箱或冰浴中保存48 h;于-15℃以下的冰箱中,则可保存2个月,使用时将其解冻,解冻后的溶液在2℃~6℃冰箱或冰浴中保存24 h。

4.2.2.4 10 ug/L氯霉素标准溶液:干粉贮存于2℃~6℃,使用时按照标签溶解,氯霉素的浓度为10 ug/L。溶液的保存方法同4.2.2.2所述。

4.2.2.5 萃取缓冲溶液:干粉贮存于2℃~6℃,使用时按照标签溶解,该缓冲溶液可在2℃~6℃下保存2个月。

4.2.2.6 M2缓冲液:干粉贮存于2℃~6℃,使用时按照标签溶解,该缓冲溶液可在2℃~6℃下保存2个月。

4.2.2.7 闪烁液。

4.3 仪器和设备

4.3.1 液体闪烁计数仪(LSC)。

4.3.2 旋涡振荡器。

4.3.3 恒温孵育器。

4.3.4 离心机,最大转速为4 000 r/min。

4.3.5 高速组织捣碎机。

4.3.6 硅硼酸盐玻璃试管及试管塞。

4.4 分析步骤

4.4.1 阴性和阳性对照液的配制

4.4.1.1 阴性对照液的配制

取2 mL阴性对照浓缩溶液(4.2.2.3),加至6 mL萃取缓冲溶液(4.2.2.5)中,在室温下混合均匀,制成阴性对照液,该对照液可在室温(15℃~25℃)下保存6h以上。用于分析仪器性能监测和测定控制点。

4.4.1.2 阳性对照液的配制

取0.3 mL 10 ug/L氯霉素标准溶液(4.2.2.4)加至6 mL阴性对照浓缩液中,混匀后取2 mL加入6 mL萃取缓冲液。该对照液可在室温(15℃~25℃)下保持6h以上。用于分析仪性能监测和测定控制点。

4.4.2 提取

4.4.2.1 取20.0g均质好的试样于50 mL刻度离心管,加入萃取缓冲液(4.2.2.5)至40 mL刻度处,涡旋振荡5 min。

4.4.2.2 将离心管置于80℃±2℃孵化器中孵化 45 min,再将离心管置冰水浴中10 min,再3300 r/min离心10 min。

4.4.2.3 吸出上清液,注意不要将漂浮的脂肪颗粒混入上清液内。用pH试纸检查提取溶液pH值是否为7.5~8.0,若偏离,用M2缓冲液(4.2.2.6)或1 mol/L盐酸调节pH至7.5~8.0,即为样品提取液。

相关链接:鳗鱼及其制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测定方法(三)

文章来源:《食品化妆品检验卷无机元素和放射元素及其他检测方法》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