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6 标准曲线的绘制
6.1 在一系列100 mL分液漏斗中依次加入0 mL、0.5 mL、1.0 mL、1.5 mL和2.0 mL铅标准溶液(4.18)(相当于含有0 ug、5 ug、10 ug、15 ug和20 ug铅),各加入约20 mL碱性缓冲溶液(4.16),摇匀,使pH值为9~11,再加2 mL盐酸羟胺溶液(4.10),摇匀放置5 min后,各加入约2 mL双硫腙溶液(4.14)。
6.2 将上述溶液分别用力振摇1 min,如果下层四氯化碳呈红色,将红色有机层收集于50 mL烧杯中,反复用双硫腙溶液(4.14)萃取,直到有机层呈现双硫腙的绿色为止。弃去上层溶液,将烧杯内铅-双硫腙四氯化碳液移入原分液漏斗中,每次加入2 mL氰化钾溶液(4.12)进行洗涤,弃去上层过量双硫腙溶液,直至最后的氰化钾溶液保持无色,四氯化碳层呈现单纯的粉红色(即铅-双硫腙络合物的颜色)为止。
6.3 红色的络合物不很稳定,向有机溶液中加约4滴盐酸溶液(4.5)一起摇动,分解产生相当铅含量的游离双硫腙溶于四氯化碳中,仍保持绿色,而铅转移到盐酸相中。将绿色的四氯化碳溶液用漏斗过滤到25 mL容量瓶(5.5)中(四氯化碳萃取液通过干滤纸以除去悬浮的水滴),用四氯化碳(4.1)稀释至刻度,摇匀。
6.4 用20 mm样品池(5.3)在波长为617.5 nm处,以四氯化碳作参比,测吸光度。扣除空白溶液的吸光度,取铅含量 ug数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7 取样
7.1 生胶按GB/T 1534。的规定执行。
7.2 混炼胶参照GB/T 17783的规定执行。
7.3 硫化橡胶按GB/T 17783的规定执行。
8 分析步骤
8.1 如果试样中不含卤素,称取约2g已剪碎的试样(准确至0.1mg)于瓷坩埚中,在电炉上完全炭化后,放入(550±25)℃的高温炉(5.2)中灼烧,直至碳燃尽。以下按8.3~8.5步骤进行。
8.2 试样中如含有卤素,称取约2g已剪碎的试样(准确至0.1mg)于500 mL凯氏烧瓶中,加10 mL~15 mL硫酸(4.4),上面加一小漏斗,缓慢加热至分解,加入约5 mL硝酸(4.3),将混合物加热至硫酸冒出白烟。如果试样分解不完全,可再加硝酸,继续加热使硫酸冒烟。重复进行此操作,直至试样完全分解。用硝酸溶液(4.6)溶解已分解的试样,把混合物移至瓷坩埚(5.6)中蒸发至干,然后放在( 550±25)℃的高温炉中灼烧。
8.3 将灼烧残余物冷却至室温,加入10 mL乙酸铵溶液(4.11),煮沸,用定量滤纸(4.19)过滤,再用约10 mL乙酸铵溶液分次对残余物进行洗涤,滤液和洗涤液收集在同一个100 mL容量瓶中。将带有残余物的滤纸放回柑祸中,经炭化,在(550±25)℃高温炉中灼烧。
8.4 取出坩埚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0 mL盐酸(4.2)、5 mL硝酸(4.3),并逐滴加入1 mL过氧化氢(4.8)(防止溶液飞溅外溢),煮至微沸约10 min。冷却后,过滤,用水洗涤残余物及坩埚,洗液和滤液收集于50 mL烧杯中,在水浴或沙浴上蒸发至近干(烧杯中剩余少量溶液,但不能出现沉淀)。用水溶解后转移到上述100 mL容量瓶(8.3)中,用水稀释至刻度(V2),摇匀。同时做空白试验。
8.5 吸取5 mL试液(V1)于100 mL分液漏斗中,加20 mL碱性缓冲液(4.16),摇匀,使pH值为9~11,再加2 mL盐酸羟胺(4.10)溶液,摇匀后放置5 min,加约2 mL双硫踪溶液(4.14)。按6.2和6.3步骤进行操作。
8.6 用20 mm样品池(5.3)在波长为617.5 nm处,以四氯化碳作参比,扣除空白溶液的吸光度,测定试液的吸光度。
8.7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试液的铅含量。
8.8 如果试液的吸光度大于铅标准溶液的最大吸光度,可适当稀释,使试液的吸光度落在标准曲线的线形范围内,然后再测其吸光度。
9 结果计算
橡胶中的铅含量(X)以每千克试样含铅的质量(以毫克计)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m1—从标准曲线中查出的试液中铅含量的数值,单位为微克(ug) ;
m—试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V1—用于测定试样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
V2—试样溶液总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10 精密度
同一实验室两次测量结果之差与平均值之比不大于10%。
11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本标准的名称或编号;
b)试样的标识及编号;
c)使用的灰化方法;
d)试验结果和表示方法;
e)试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任何异常现象;
f)试验日期和试验人员。
相关链接:双硫踪光度法测定橡胶铅含量(一)
文章来源:《化学试剂标准汇编》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