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近日,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等离子体所)在流动液态锂壁的实验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核聚变领域期刊《核聚变》上。
流动的液态锂壁能承受更高的表面热负荷,具有自我修复能力,越来越被聚变界重视。近年来,等离子体所课题组研究人员在2014年首轮流动液态锂实验(一代液态锂限制器)的基础上,进一步在锂壁对氢的控制与机制研究及提高液态锂在316L不锈钢基底材料上的浸润性及界面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通过优化流动液态锂限制器的结构,包括采用内置式双电磁泵、均匀分布的分配盒结构、引导盘表面毛细结构等方式,促进锂表面均匀流动,并采用热等静压工艺,实现了表面不锈钢与铜热沉的良好贴合,提高表面的抗腐蚀性。
实验结果表明,液态锂在316L不锈钢表面铺展面积>80%,基底表面无明显损伤,且实现了高压氦气对液态锂的冷却,在欧姆放电中,冷却效率约55%,也证明了液态锂可以循环利用。
同时,实验也发现随着锂流量的增加,再循环及铁杂质水平逐渐降低,等离子体行为提升,在加热功率达到4.5MW的条件下,未观察到锂的大量爆发的现象,并进一步证实了流动液态锂对边界局域模(ELM)的缓解效果。随着液态锂放电的持续,ELM逐渐缓解或抑制,同时伴随等离子体约束的改善,这与液态锂表面锂的流出与再沉积后对氢再循环的控制密切相关。该研究拓展了流动液态锂作为未来聚变装置高热负荷区第一壁部件应用的可行性。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