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认可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 普天同创计量证书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金属混标查询

在线客服

实验室预防燃烧和爆炸

发布时间:2018-12-13 00:00 作者:中国标准物质网 阅读量:1223

一、防止燃烧

实验室中,通常由于使用或蒸馏易燃液体不慎以及电器使用不当或电线老损而引起火灾。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火灾的发生。一旦发生火情,实验室人员应沉着冷静,及时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防止火势的扩展。

1.挥发性有机药品或试剂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阴凉处所、冰箱或试剂柜内;许多沸点较低、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如乙醚石油醚丙酮乙醇乙酸乙酯、苯等,遇明火非常容易燃烧,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达到一定浓度会发生爆炸。因此,要密封存放在阴凉通风的试剂橱中,远离火种和氧化剂。大量使用时室内不能有明火、电火花或静电放电,用后还要及时回收处理,不可直接倒入下水道,以免聚集引起火灾。

2.加热低沸点或中沸点等易燃液体,例如乙醚二硫化碳丙酮、苯、乙醇等,最好是用水蒸气加热,至少用水浴加热,并应时时察看检查,不得离开操作岗位。严禁用直火或电炉等直接加热。

3.在蒸馏可燃性物质时,首先应将水充入冷凝器内,再旋开开关加热(不能用直火加热)。如需往蒸馏器内补充液体,应先灭火,放冷后再进行。另外,乙醚在室温时的蒸气压很高,在蒸馏乙醚时应特别小心,不能用电、用火,只可用热水加热。

4.有些物质如磷与空气接触,易自发着火(自燃),宜贮存在水中;金属钠暴露于空气中能自发着火,与水能起猛烈反应、着火,应贮存于煤油中;还有一些金属如铁、锌、铝等粉末,由于比表面大也易在空气中氧化自燃。这些物质都要隔绝空气保存,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5.在工作中使用或倾倒易燃物质时,注意要远离明火。

6.实验室如果着火,不要惊慌,应根据情况进行灭火,局部小火可立即用毯状物或专用灭火毯覆盖,实验室应备有灭火器材。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沙、二氧化碳灭火器、四氯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等。可根据起火的原因选择使用:

(1)酒精及其他可溶于水的液体着火时,可用水灭火。

(2)金属钠、钾、镁、铝粉、过氧化钠等着火,不能用水,应用干沙灭火。

(3)比水轻的易燃液体,如汽油、苯、丙酮等着火,绝不能用水,否则反而扩大燃烧面,可用沙土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4)有灼烧的金属或熔融物的地方着火时,应用干沙或干粉灭火器灭火。

(5)导线和电器设备或带电系统着火,应首先切断电源,不能用水和二氧化碳灭火器,应使用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

(6)衣服着火时,忌奔跑,应就地躺下滚动,或用湿衣服在身上抽打灭火。

7.如果电脑着火,即使关掉机子,甚至拔下插头,机内的元件仍然很热,仍可能会迸出烈焰并产生毒气,荧光屏、显像管也可能爆炸。应付的方法如下:

(1)电脑开始冒烟或起火时,马上拔掉电源插头或关闭电源总开关,然后用湿毛毯或棉被等盖住电脑,这样既能阻止烟火蔓延,也可挡住荧光屏的玻璃碎片。

(2)切勿向失火电脑泼水,即使已关掉电源的电脑也是这样,因为温度突然降下来,会使炽热的显像管爆裂。此外,电脑内仍有剩余电流,泼水可能引起触电。

(3)灭火时,切勿揭起覆盖物观看,为防止显像管爆炸伤人,只能从侧面或后面接近电脑。

二、防止爆炸

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当两者比例达到爆炸极限时,受到热源(如电火花)的诱发,就会引起爆炸。所以,使用可燃性气体时,要防止气体逸出,室内通风要良好,严禁同时使用明火,还要防止发生电火花及其他撞击火花。

1.易爆品应与易燃品、氧化剂隔离存放,宜存于20℃以下,最好保存在防爆试剂柜、防爆冰箱或经过防爆改造的冰箱内。有些药品如高氯酸盐、过氧化物等受震和受热都易引起爆炸,使用要小心。

2.还原剂、有机物等不能与氧化剂、硫酸、硝酸混放。强酸(尤其是硫酸),不能与强氧化剂的盐类(如:高锰酸钾氯酸钾等)混放。

3,进行容易引起爆炸的操作,不得对着人进行:例如过氧化钠熔融时,坩埚口不得对着人;又如用高氯酸处理或回收含高氯酸冰醋酸时,要加强安全措施,应事先避免可能发生的伤害,必要时,应戴面罩或使用防护挡板。

4. 当抽滤或真空操作时所用抽滤瓶壁要较厚,以免抽滤瓶受压过大而炸碎,伤及人。

5.下列物质混合,都可能引起爆炸:

(1)过氯酸与乙醇;

(2)金属钠或钾与水;

(3)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硫黄或甘油;

(4)硝酸钾与醋酸钠;

(5)过氯酸盐或氯酸盐与浓硫酸;

(6)磷与硝酸、硝酸盐、氯酸盐;

(7)氧化汞与硫黄。

相关链接:实验室防止中毒和污染环境

文章来源:《实用化学药品检验检测技术指南》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