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需氯量测试结果
按照以下标准,选择条件最适合的测试瓶样品计算需氯量。
(1)测得余氯含量比余氯加入量少(至少0.03mg/L)。
(2)测得的余氯含量高于0.03mg/L。
(3)氯的每次添加量最接近实际测试的浓度范围。
标准(1)和(2)是为了保证余氯和需氯量大于余氯测定方法—DPD方法的检出限。如果没有一个测试瓶样品满足所有的3个标准,调整氯的每次添加量,重新进行测试。
需氯量的测定方案
制定需氯量的测定方案应包含很多指标,这些指标和测试计划需要详细地说明和记录下来,以保证测试条件和数据结果的重现性。这些数据对于水处理工艺的描述和优化是非常有用的。需氯量的测定方案的制订应包含的指标如下所述。
(1)描述和建立水域系统的历史背景数据。需氯量的背景数据可以用于水质问题的事故检查上,为新的职工提供水质的背景信息,在水质变化的监测方面提供支持。测试应包含的指标有:水质标准数据,温度、水的pH值、加氯比例和氯接触时间;其他的用以重复分析测试条件的具体细节。
(2)描述未经净化的源水进水水质的需氯量。建立测试需氯量的数据以判断水源的变化、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测试应包含的指标有:源水的描述、采样位置、采样时间、特殊的或者不寻常的天气情况;补充进行的测试,如TOC、浊度、UV-254等,另外还有标准温度、水的pH值、加氯比例和氯接触时间。
(3)跟踪描述水经过处理单元后需氯量的减少过程。需氯量的数据可以用于建立处理工艺的背景信息,监测处理效果的变化、水的季节性温度变化和需氯量的变化情况。测试应包含的指标有:具体的采样位置;处理工艺的运行情况和流速。
准备开始测试
测试开始前,首先要确定待测水样的需氯量含量的数量级以及测定余氯所用的方法。
首次使用该方法的用户,或者用该方法评估一个新的水样的时候,应该先做一个初选的预测试,用来大概估计待测水样需氯量的含量水平,再完成整个正式的测试过程。
(1)在125mL水样中分别加入0.5mL和1.0mL的氯定量溶液。
(2)等待测试方案中的接触时间后,测试水样中的余氯含量。
(3)用余氯含量来确定需氯量测试方案中的氯加入量。通常,用高量程DPD氯测试方法(方法10069)测定源水水样或估计余氯含量高于2.0mg/L的水样,用低量程DPD氯测试方法(方法8021)测定低需氯量的水,如经过处理的水或估计余氯含量低于2.0mg/L的水样。
需氯量的测定方法的修改
需氯量的测试是条件性指标的测试。测试的条件是由测试者决定的,可以根据不同样品的具体测试目的或者处理工艺来修改测试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和估计的需氯量来进行需氯量的测试。当接触时间、温度、样品pH值和氯含量变化时,采用基本的实验方案。如果需要,可以在测定方案中制定的接触时间接触后测定样品中的总氯和一氯胺。
如果需要修改测试方法,请按照以下指示。
(1)采用较大样品量测试时用低浓度的氯定量溶液。低浓度需氯量测定时可以使用容积为237mL的测试瓶(使样品溢流出瓶口,实际样品量为250mL)。每加入0.1 mL的氯定量溶液会使样品中的氯含量增加大约0.5mg/L,将“氯加入量计算”,公式中的125mL换为250mL。较低浓度的氯定量溶液,浓度为50~75mg/L Cl2,也可以用于低浓度需氯量的测定。
(2)高浓度需氯量的水样需采用逐瓶添加量较大的氯定量溶液。在步骤(4)~(7)中采用氯定量溶液加入量为0.2mL、0.4mL、0.6mL等。
(3)在接触时间中,请将透明无色的玻璃瓶用铝箔包裹好或将测试瓶置于阴暗处以防光线照射。
(4)样品的pH值可以通过加入固定量的pH缓冲溶液来修正和标准化。用不含有机物的水作为试剂空白值。在这个试剂空白中加入相同量的pH缓冲溶液,再加入已知量的氯定量溶液,用此样品作为空白进行分析测试。加入足够的pH缓冲溶液以达到指定的pH值。这个空白值用于测试可能由pH缓冲溶液引起的需氯量。如果空白值中含有需氯量,应将样品的测试值减去空白值的需氯量,得到样品的实际需氯量。
(5)如果样品温度和分析环境的温度相差较大,而样品又需要较长的接触时间时,需要进行温度控制,可以使用冰箱、水浴或者孵化器。控制和记录温度的变化非常重要,这些信息对于需氯量测试的重现和今后的样品测试的重复非常重要。
分析仪器的处理方法
测试中使用的玻璃仪器不可含有需氯量。用稀释过的氯漂白溶液(在1L水中加入0.5mL漂白剂)清洗实验仪器。另外一种方法是:在每个125mL的测试瓶中加入2.0mL的氯定量溶液,再加入去离子水使其溢流出瓶口,将测试瓶这样浸泡至少1h。浸泡后,用大量不含需氯量的水冲洗测试瓶。
样品的采集与存储
颗粒物含量较少的新鲜样品采集后立即测试能够获得更可靠的结果。样品在4℃的条件下最长可以保存24h。测试前应将样品加热至室温。
方法解释
水样的需氯量是指水样中加入的已知量的氯和经过一段预先确定的接触时间后水中的余氯量的差值。测定需氯量时,可在一组水样中加入不同剂量的氯,经一定接触时间后,测定水中的余氯含量,从而确定满足需氯要求的剂量。需氯量是氯含量、水样温度、接触时间和样品pH值的函数。
需氯量(氯用量)是指在预先确定的样品pH值和温度下,经过一段特定的接触时间后需要达到一定的余氯含量,所需要加入的氯的量。
需氯量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产生的。氯与水中溶解性的或者悬浮的有机物质反应,生成稳定的氯化有机物,如三卤甲烷、卤乙酸或其他的氯化有机物。其中有些化合物(三卤甲烷)属于消毒副产物(DBPs),并且被《消毒/消毒副产物法规》(Disinfection/Disinfection By-Products Rule)所管制;其他的氯化有机物会使水有味道和气味。按照一般的规律,需氯量越低,消毒副产物(DBPs)的含量就越低,引起的味道和气味就越小。氯也可被无机还原剂还原而减少,如亚铁离子、二价锰、亚硝酸根、硫化物和亚硫酸根。水样中的氨也会消耗氯而生成氯胺。
水样的物理化学性质显著地影响水样的需氯量。在10℃和20℃的条件下测试的结果是有较大差异的,所以样品的温度、pH值和氯加入量都必须准确地测量和记录。用一种源水的需氯量来推测另一种水样的需氯量是较困难的。需氯量的测试需要根据测试目的直接对水样进行测试。这样才能够为建立需氯量常数提供有效的信息,为历史数据提供有用的数据,为测定需氯量的重现性和可重复性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消耗品和替代品信息
表6.6.2-3 需要用到的试剂
表6.6.2-4 需要用到的仪器
表6.6.2-5 可选择的试剂与仪器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