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认可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 普天同创计量证书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金属混标查询

在线客服

时间计量与历法

发布时间:2014-05-04 00:00 作者:中国标准物质网 阅读量:1113
2014年的农历年闰九月,闰九月和正九月是一个不同概念。但闰九月确实很稀罕,上一个闰九月在1832年,下一个则要等到2109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里涉及物候学的计量精确计算。
一、时间计量在历法中的重要意义
寒来暑往是人类最直接的时间感受,从通过感官来判断季节变化,到学会用数记录月亮圆缺,进而发展到根据太阳和月亮、星星移动的位置规律等,逐步形成了最初的天文历法知识,即年岁、季节和物候月。我们的祖先观察日出、日落、月亮和星辰,进而推算一年的长度,这些从氏族社会就开始了。其后,黄帝创立了度量衡及里、数五个量。黄帝的后继者尧命羲氏与和氏根据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制定历法。由于一年的长度与月的长度不是整数倍,就采用置闰月加以调整。舜时对各部族的历法和度量衡作了协调统一。计量与历法不可分割,其相互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在我国,年历的记载历史悠久,从出土的原始社会陶器残片上绘制的日、月、山,日出、日没以及把太阳在星空背景上绕一周的图形,均匀分成12等份图案的分析,我国历法起源于远古的氏族。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有了春夏秋冬等四季的记载。从先秦的天古历到太平天国的天历,约出现过近百种历法,充分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对天体研究和时间计量的科学方法。而且历代历法要素的准确度在当时都具有极高的水平,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巨大文化财富。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开始编辑年历,1964年完成。1958年又编算完成200年年历(1821年至2020年),内容包括公历、农历对照表及节气、日、月食等内容,为我国出版印刷日历提供了正确的资料。准确的年历也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参考书。
二、我国古代历法的制定和时间测量
什么叫历法?简单地说,就是人们为了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而创立的长时间的计时系统,也就是对年月日的安排。
时间计量单位和长度、重量一样是人为规定的。但是实践证明,利用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自然现象变化规律,作为天然的时间单位尺度,对计量时间将会带来极大的便利。因此,时间计量与历法相结合,便形成了一套自然的计量单位。如“日周于天,一寒一暑,四时备成,万物毕改,摄提迁次,青龙移辰,谓之岁”,四时即四季。“月一盈亏,谓之一月”,“凡日一出没,谓之一日”。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最多的自然时间单位是“日”,但以日计时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便出现了将日分成10时辰、12时辰和15时辰等。
中国古代普遍采用的是一日12个时辰的计时制度,当时的计时器是漏刻。这一计时制度早在史前时期开始萌生,至西周形成。漏刻以百刻分昼夜,冬至昼漏40刻,夜漏60刻;夏至昼漏60刻,夜漏40刻;春秋昼夜各50刻。漏刻与圭表计时相结合,直接促成了日用计时和科学计时体制的建立。圭表是最古老、结构最简单的一种天文仪器。古人很早就观察到直立的标杆,影长随着太阳的位置不同而不断变化。观察日影方位的变化,就可以逆推太阳的空间方位,从而得知相应的时刻。用杆影测定中午的时刻其准确度很高,是古代用来校准漏刻计时的主要方法。
三、马年年历为何同1986年相似
农历甲午马年,为“闰年”,多了一个稀罕的“闰九月”,即两个农历九月。第一个农历九月在9月24日出现,第二个在10月24日出现。现在我们使用的历法大体归纳为三种,阳历(公历)、阴历(农历)、阴阳历(公历和农历的结合)。阳历是根据太阳和地球运行规律计算出来的。阴历是根据月亮和地球运行规律计算出来的。因此,用闰月的办法使历法适应天气变化周期,就像我们将阴历和阳历结合使用,就不是单纯的阴历,而是阴阳合历了,也就是现在实际使用的“阴历”。因加有24节气,就是阴阳合历,也就是我国目前使用的农历。为了与节气合拍,每逢闰年增加一个月,每3年置1闰,19年有7闰。今年的闰月出现在九月,所以称为“闰九月”,这是对时间测量安排的结果。
2014年和1986年为何有些日子相同,比如,1986年和今年的1月1日都是星期三,12月31日也都是星期三,全年的公历日期和星期数也完全一致。今年“五一”、“十一” 等公历假期与1986年同样一致。是否1986年的日历今年也能用呢? 不是的,虽然历法有回归现象,但并不完全相同。
四、24节气放在公历中会更方便
在一年的时间计量中,24节气就好像围绕太阳种的24朵花,给历法增添了无限的光彩,科学地指导着人们的耕作与生活。
24节气的设计是我国文化中的专利,从秦汉时代就把24个节气的名称确定下来了。24节气的设计是科学的,也最适用我国农业生产。24节气的确定是按地球365天5小时48分46秒,并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综合考虑的。地球在公转时轨道面同赤道面一致,有倾斜角,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地球的位置不同,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为冬至,直射在赤道上时对应秋分和春分。一年就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划为4段,每段再分6小段、每小段约15天。也可以说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一周是360度,每15度设定一个节气,一年就有24个节气。从名称的含义上我们可以看出,反映四季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8个节气; 反映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5个节气; 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等7个节气; 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等4个节气。
按照地球围绕太阳转确定24节气来看,节气是依据阳历设立的。可是我们查节气时却是在阴历中找到的,这就给人们一个印象,节气是阴历的而不是阳历的。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我国以前传统使用阴历,可阴历是以月亮圆缺变化为依据的,并不能完全说明气候冷暖变化,这对指导农业生产并不方便。可是要用节气指导农业生产,还得把每年的节气在阴历日历中印出来,才能有实用价值。因此,我们就将节气添加在阴历日期中,使许多人以为节气是阴历的产物。
现在用的公历(阳历)是国外传进来的,没有24节气。24节气是根据我国实际地理位置设计的,节气标注在阴历里可以说是我国人民的文化财富。按照时间计量的观点,24节气是根据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确定的,把24节气加印在阳历中,对我们更加适用。
转载自中国计量网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