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认可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 普天同创计量证书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金属混标查询

在线客服

植物源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发布时间:2017-10-30 00:00 作者:中国标准物质网 阅读量:821

农药残留是食品质量安全中比较敏感且备受关注的话题。近年来,从“超市果蔬农药残留”到“农药鸡尾酒”,公众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近乎“谈药色变”。约有90%的受调查者表示对食品中农药残留比较关心。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指出,有足够的人体流行病学和动物试验数据证明食品中某些剧毒、高毒、高残留及“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毒性农药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为遏制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不断发生,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的长效监管机制,保障公众膳食安全,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成立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已初步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截至2014年8月,已建成98家专业性、区域性风险评估实验室和145家风险评估实验站,国家层面的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已全面展开,将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对食品中农药残留危害进行预警评估,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以及科学评估数据在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我国是农药使用大国,年使用量150万~180万吨。施用农药是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产品产量与品质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之一。然而,农产品生产中大量施用农药会给食品质量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并直接影响我国食品的国际信誉和出口贸易口如何有效地评估食品农药残留风险,并依据科学的风险评估结果,制(修)订食品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降低食品农药残留危害水平,保障公众食品消费安全和提升食品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针对食品的农药残留风险评估进行了深入研究。总体而言,我国在食品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研究起步较晚,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因此,有必要围绕国内外食品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研究现状、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软件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食品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我国今后的食品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1)国内外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食品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是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国际通行做法。科学的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数据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正确指导生产和客观引导消费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食品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的重点是对食品的种植、收获、储存和运输环节存在的风险隐患,风险产生环节及农药的产生、代谢、累积与转化规律等方面开展评估研究,对食品中监测到的农药残留量及污染程度进行科学评价与估计,从而指导食品生产和引导食品安全消费。因此,食品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是基于食品中农药残留水平监测、居民膳食营养健康状况调查,以及剂量反应评估模型研究等方面所形成的多角度、全方位有机整体。

国外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起步较早,农药残留风险评估也相对比较成熟。美国是较早开展食品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的国家。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法案对食品中农药开始登记,规定食品供应环节中农药残留水平应该足够低,以保证公众食品膳食安全。美国EPA负责农药登记时就已将农药做了风险评估,并引入了“风险杯”概念,较早地开展了聚集和累积两方面的评估。从已有文献来看,美国、韩国、澳大利亚、欧盟、巴西、印度、菲律宾、加纳等国家和组织均开展了本国的农药残留风险评估计划。其中,美国和加纳等国家还开展了进口食品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研究。Calda等以巴西苹果、草莓、橙子、香蕉等水果中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数据为基础,对巴西居民急性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研究。Polly等基于捷克、丹麦、意大利、瑞典、荷兰5个欧洲国家膳食消费和农药残留数据库,对苹果、梨、草莓、葡萄等水果中的克菌丹和甲苯氟磺胺农药急性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探讨。Wendie等基于比利时新鲜苹果、柠檬、葡萄、香蕉等水果中农药残留检测数据,对比利时居民农药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探讨。Mette等对荷兰苹果中啶酰菌胺、乙嘧酚磺酸酯、克菌丹等农药残留进行了风险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所检苹果样品中农药残留量均未超过欧盟标准规定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该地区苹果样品中不同农药残留水平差异较大,应制订适宜的农药施用策略,从而更好地保证居民膳食安全。Jeong等和Lee等打分别对韩国鲜五味子和香橙中毒死蜱、丙硫磷伏杀磷等7种农药进行了监测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上述农药残留量不会给公众带来膳食摄入风险。Jardim等对巴西石榴、柿子、桃子等水果中农药进行了累积性暴露评估研究,表明这些水果中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农药残留对消费者健康存在一定风险。

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起步较晚,我国风险评估体系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主要参考和借鉴国外的风险评估技术和研究方法,建立的研究模型、研究方法相对单一,更缺少系统性的研究方法。2006年,我国成为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主席国,设立了农药残留委员会秘书处,标志着农药残留膳食摄入风险评估工作在我国的正式启动。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设虽取得一些成效,初步建立了农产品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技术框架体系,但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研究仍相对薄弱。从已有的文献来看,食品农药残留系统性风险评估报道不多。赵宇翔对上海市市售梨果类、核果类、柑橘类、热带及亚热带水果中毒死蜱农药残留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510个水果样品中,27个样品中检出毒死蜱农药残留,检出率为5.3%,超标率为0.39%,毒死蜱残留对居民健康存在一定风险。Chen等对厦门市果蔬中乙酰甲胺磷联苯菊酯、百菌清、氯氰菊酯等22种农药进行了检测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地区果蔬中农药检出率较高,但不会对居民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王冬群等对2008~2010年送检的葡萄、杨梅、梨、草莓、桃子、橘子和枇杷中敌敌畏、甲胺磷乙酰甲胺磷、甲拌磷等13种有机磷农药残留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水果中虽有农药残留检出,但残留量均未超标,水果中有机磷农药不是影响慈溪市水果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张志恒等对葡萄、枇杷和猕猴桃等水果中氯吡脲残留进行了急性和慢性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各类人群氯吡脲残留的膳食摄入风险均较低,现有氯吡脲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消费者具有较高的保护水平。兰珊珊等采用食品安全指数法对我国西南地区食用菌产品中常见的50种农药残留进行了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除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残留风险略高外,其他农药均为低度风险。聂继云等对苹果中氧乐果、联苯菊酯、毒死蜱等26种常用农药的残留情况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苹果农药残留检出率相对较高,但超标率极低,所检出的26种农药的急性和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值均处在合理区间,苹果农药残留膳食摄入风险很低。刘艳萍针对我国居民膳食摄入结构对香蕉中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氟环唑4种农药进行了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和理论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上述4种农药膳食摄入风险均较低。叶孟亮等基于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两大苹果优势主产区采集的282份苹果样品,运用专业风险评估软件@Risk,尝试构建非参数概率评估模型,对我国居民食用苹果途径的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亚乙基硫脲等5种农药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评估上述5种农药膳食摄入风险很低,幼儿和儿童膳食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人群,需重点关注。

(2)农药残留风险评估软件和模型

美国是较早开展风险评估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开发了膳食残留评价系统、膳食暴露评估模型、膳食潜在暴露模型、累积性和蓄积性暴露评估软件系统Calendex, CARES, Crystal Ball, Lifeline软件、@Risk风险分析软件等;欧盟主要用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模型软件有:欧盟预测暴露模型和蒙特卡洛风险评估软件、英国食品标准管理局开发的消费暴露模型、英国健康和安全执行机构开发的能力暴露评估模型、比利时开发的农药职业与环境风险表征模型、荷兰公共卫生与环境国家研究院开发的消费产品暴露摄入模型以及由国际生命科学研究所开发的膳食详细记录模型等。

由Palisade公司开发的@Risk软件可为风险管理者和决策者进行风险预测、制订风险评估策略提供全面、量化的分析。该软件最初主要用于金融领域的风险评估,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持续升温,已逐渐开始应用于农产品污染物定量风险评估。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也开始运用该软件对可能及潜在的危害源进行风险评估。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计划的深入开展,国内也逐渐认识并开始运用该软件对可能对农产品造成危害的风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并通过科学的风险决策分析来规范农产品安全生产和农药的科学管理。Yuan等和赵宇翔运用@Risk软件分别对浙江地区蔬菜和上海市售果蔬中毒死蟀等农药进行了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农药暴露风险为可以接受。白新明运用@Risk软件对平凉市蔬菜中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急性风险进行了评估研究,得出平凉市部分蔬菜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较高,应加强对平凉市蔬菜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白艺珍等、丁小霞等运用@Risk软件对中国花生中黄曲霉毒素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人群膳食暴露的风险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高消费水平下,儿童是花生黄曲霉毒素膳食暴露的高危人群,具有较高风险,应引起风险管理者重视。叶孟亮等基于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两大苹果优势主产区采集的282份苹果样品,运用专业风险评估软件@Risk,尝试构建非参数概率评估模型,对我国居民食用苹果途径的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亚乙基硫脲等5种农药进行了评估研究。目前,该软件主要应用在蔬菜、花生、稻米等农产品以及乳制品、肉质食品和水产品中污染物风险评估领域。随着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可预测未来食品中农药残留多途径、多作用机制等复杂暴露场景。该软件将越来越多的进入科研工作者的视野,成为今后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及应用热点。

食品中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研究领域,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普遍应用。近年来,我国已逐渐关注到风险评估的价值和重要性,但在食品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技术方面的研究仍相对较少。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是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全程控制,食品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是突破食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应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同时也是科学引导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以及保障我国居民食品膳食安全的有力措施。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既是世界农药管理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我国食品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在以下方面均需拓展和深入。

①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制度和技术体系。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经济、文化背景等存在一定差异,食品消费及生产模式也不尽相同,需根据我国食品生产实际、农药残留区域分布现状及食品膳食消费特点等实际情况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研究计划,从而为政府确定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重点、合理配置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另外,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风险评估方法和模型基础上,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民体质、食品消费模式的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模型和软件。

②开展食品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研究需要大量科学严谨的农药残留数据、不同人群食品膳食消费数据及不同种类农药的相关毒理学数据为支撑,有代表性、准确度高的相关数据和系统性的风险评估技术成为我国开展食品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研究的瓶颈。急需建立和完善食品中农药的毒性数据库、残留数据库和消费者食品膳食数据库,探索适宜我国国民体质的毒性数据外推系数(安全系数)。另外,需系统开展不同消费群体农药暴露风险评估研究工作,为风险预警提供更加科学、准确、有针对性的评估数据,从而更好地保障公众食品膳食安全。

③概率评估是今后食品农药残留风险评估重点研究方向。已有文献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多采用点评估方法。该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评估结果不能反映不同消费人群的个体差异,得出的结果往往为“最差”估计,与实际暴露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往往会高估风险,较为保守。概率评估技术由于综合考虑了评估过程中各因子发生概率和可能的响应频率,通过计算机模拟暴露场景,从而量化得出更加接近真实暴露水平的评估结果,已逐渐成为食品农药残留风险评估重点研究方向。

④急需开展食品中多种农药累积暴露风险及多种污染物(如农药残留、化工原料、表面活性剂、重金属、真菌毒素等)混合污染联合毒性风险评估研究。目前,国内食品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农药的急性和慢性膳食暴露风险。然而真实的暴露场景往往是多农药、多暴露途径综合作用的结果,单一农药逐一评估往往会高估或低估风险。因此,急需开展不同农药、不同毒性作用机制下农药累积性风险评估研究,综合考虑暴露过程中的多种农药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如剂量相加、效应相加、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等),从而得出科学、准确的评估结果。美国、欧盟等国家和组织均对食品中农药累积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研究,但仅限于相同作用机制或具有相同作用效应的农药累积毒效评价,对食品上多种农药不同作用机制下的评估较为困难。另外,应开展更为全面的多污染物混合毒效研究,揭示混合污染物联合毒性的相关规律,探索多种污染物混合污染的剂量一反应评估以及多参数累积暴露评估模型,从而提高食品中多污染物联合毒性风险评价预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未来多种污染物混合污染的剂量一反应评估以及多参数累积暴露评估模型研究也将是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研究的重中之重。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