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阴道加特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ls,GV)是加特纳菌属(Gardnerella)中仅有的一个菌种,其DNA的G+C的摩尔分数为42%~44%。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结构阴道加特纳菌为小杆菌,大小为0.5 um×(1.0~2.5)um,两端钝圆,具有多形性。革兰染色特性视菌株和培养条件不同而异,从新鲜的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菌株多为革兰阳性,实验室保存菌株趋向革兰阴性。在高浓度血清中生长的菌株呈革兰阳性。本菌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较高,在一般营养琼脂上不生长,最适pH值为6.0~6.5,大多数菌株为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在5%人血琼脂平板上,置5% CO2环境中,35℃培养48 h可形成针尖大小的菌落,呈圆形、光滑、不透明。在含人血和兔血琼脂平板上可产生β溶血,在羊血琼脂平板上不产生溶血。
3.生化反应阴道加特纳菌主要生化特征见表22-4。
表22-4阴道加特纳菌主要生化特征
二、临床意义
阴道加特纳菌为阴道正常菌群,当阴道加特纳菌和部分厌氧菌在阴道内过度增殖时,阴道内乳酸杆菌则明显减少,于是造成阴道微生态平衡失调,引起细菌性阴道炎(bacterial vaginosis, BV)。细菌性阴道炎是阴道内乳酸杆菌被另一组厌氧菌和阴道加特纳菌为主的细菌所取代,同时伴有阴道分泌物性质改变的一组综合征。健康妇女阴道微生态系统和生理状况随着体内雌激素的变化而改变,雌激素是控制阴道细菌种类和数量的主要因素。20%~40%正常妇女阴道中可检出阴道加特纳菌,所以并非阴道加特纳菌阳性均为细菌性阴道炎。
阴道加特纳菌与孕妇产前、产后的一系列感染有相关性,如子宫全切术后感染、绒毛膜炎、羊水感染、早产、产后子宫内膜炎等。本菌还能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和软组织感染。
三、微生物学检查
(一)临床检验程序
阴道加特纳菌的检验程序见图22-3。
(二)标本采集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采集不同标本。疑为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可借助窥阴器收集阴道分泌物;疑为子宫内膜感染者,行无菌术刮取内膜细胞培养;疑为胎内感染时无菌采集羊水进行培养。
(三)标本直接检查
1.直接湿片镜检取阴道分泌物滴加生理盐水混合涂片,于高倍镜下直接观察,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可见大量阴道上皮细胞、少量脓细胞及无数成簇的小杆菌群集或吸附于上皮细胞表面,致使细胞边缘晦暗,呈锯齿形,称为线索细胞。
图22-3阴道加特纳菌的检验程序
2.涂片染色镜检用棉拭子取阴道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可见上皮细胞被大量革兰阳性或染色不定小杆菌覆盖,细胞边缘不清,提示为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镜下若以革兰阳性大杆菌(乳酸杆菌)为主,仅有少量短小杆菌则为非细菌性阴道炎。
3.胺试验将1~2滴KOF(100 g/L)溶液滴在涂有阴道分泌物的载玻片上,若发出腐败鱼腥样胺臭味,即为胺一试验阳性。
4. pH值测定用精密pH试纸直接浸在窥阴器下叶分泌物中数秒,测pH值,若pH>4.5为可疑细菌性阴道炎。
(四)分离培养与鉴定
将标本接种于含5%人血琼脂平板上,置5%CO2环境中,35℃培养48 h后观察,如菌落生长典型,细菌形态为小杆状且具有多形性,革兰染色阳性或阴性,着色不均者则按表22-4做系统生化鉴定试验。
细菌性阴道炎一般为混合感染,并非阴道加特纳菌阳性者均发生细菌性阴道炎,20%~40%的正常妇女阴道内也可检出本菌,因此,一般在诊断细菌性阴道炎时根据形态学检查、pH值测定及胺试验即可,不需作阴道加特纳菌的分离培养。必须做分离培养时,应结合形态学特征、菌落特点、菌落计数及生化特性等,全面鉴定后报告:“从阴道分泌物分离出阴道加特纳菌,菌落计数×× CFU/mL。”患细菌性阴道炎的妇女阴道加特纳菌数量呈100~1000倍增加,提示本菌在细菌性阴道炎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