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葡萄球菌属(Sta phylococcus)细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因常堆积、排列成葡萄串状而得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动物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大部分是不致病的腐物寄生菌,少数为致病菌。
一、分类
葡萄球菌属目前有51个种和亚种,引起人类疾病的重要菌种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路登葡萄球菌、施氏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中间葡萄球菌、猪葡萄球菌等。
临床上常根据能否产生凝固酶而将葡萄球菌分为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CNS)两大类。
根据噬菌体分型,可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为5个群和26个型。噬菌体分型在流行病学调查、追查传染源和研究菌体分型与疾病类型间的关系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此外,还有利用质粒大小分型、血清学分型、抗生素分型和细菌DNA分型等。该菌属细菌DNA的GEC的摩尔分数为30%~39%。
二、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染色
菌体球形或略呈椭圆形,直径0.5~1.5 um,典型的葡萄球菌排列成葡萄串状,也可呈单个、成双、短链(液体培养基或脓汁中),无鞭毛,无芽胞,体外培养时一般不形成荚膜。为革兰阳性菌,但衰老、死亡、被中性粒细胞吞噬后或受作用于细胞壁的药物影响时,菌体常转为革兰阴性。
(二)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兼性厌氧或需氧,最适生长温度35~37℃。最适pH7.4~7.6。在普通平板上经37℃孵育24 h,形成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不透明的菌落,直径2 mm左右。因不同菌种产生的色素不同,菌落所呈颜色也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为金黄色或橙色,表皮葡萄球菌菌落为白色或无色,腐生葡萄球菌菌落为柠檬色或无色。色素均为脂溶性,培养基不着色。在血平板上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β溶血),能在含10%~15% NaCl培养基中生长。在高盐甘露醇平板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一黄色菌落。
(三)生化反应
多数菌株能够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产酸不产气,触酶阳性。致病菌株能分解甘露醇等。葡萄球菌属与其他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鉴别见表14-1。
表14-1葡萄球菌属与其他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鉴别
注:d表示21%~79%阳性;+表示≥90%阳性;一表示≥的%阴性;s表示敏感;r表示耐药。
(四)抗原结构
1.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 SYA)SPA是存在于细胞壁表面的一种蛋白,9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为阳性。SPA可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豚鼠、小鼠等)的IgG1,IgG2和IgG4、分子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其址IgG的Fab段仍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用带有SPA的葡萄球菌作为载体,结合特异性IgG,检测相应抗原,称为协同凝集试验(coagglutination test),该法可用于多种微生物抗原的检测。SPA与IgG结合后的复合物还具有抗吞噬作用、促细胞分裂、引起超敏反应、损伤血小板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2.荚膜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表面存在荚膜多糖,利于细菌黏附到细胞或生物性瓣膜、导管、人工关节等生物合成材料表面,导致感染。
3.多糖抗原位于细胞壁,具有群特异性。
(五)抵抗力
葡萄球菌属在无芽胞的细菌中抵抗力最强。耐干燥、耐热,耐盐,能在含10%~15%NaCl的培养基中生长,此特点可用于筛选菌株。耐药菌株逐年增多,临床上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高达90%以上,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m-resistant S. aureus, MRSA,已经成为医院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
三、临床意义
(一)致病物质
葡萄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及酶最多,故其毒力最强。
1.凝固酶(coagulase)多数致病菌株能产生凝固酶,该酶能使经枸橼酸钠或肝素抗凝的人或家兔血浆发生凝固。凝固酶有两种类型。①游离凝固酶:分泌至菌体外的、其作用类似凝血酶原、可被血浆中的协同因子激活后变成凝血酶样物质,使液态的纤维蛋白原变成固态的纤维蛋白,从而使血浆凝固。②结合凝固酶或聚集因子:结合在菌体表面的纤维蛋白原的受体,能与纤维蛋白原结合,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快速凝聚细菌。
凝固酶阳性菌进入机体后,使周围血液或血浆中的纤维蛋白等包被在菌体表面,阻止吞噬细胞的吞噬及胞内消化作用;亦能保护菌体不被血清中杀菌物质破坏。在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病灶周围有纤维蛋白缠绕,细菌不易向外周扩散,故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病灶多局限。
2.葡萄球菌溶素(staphylolysin )其化学成分是蛋白质,按抗原性不同,可分为α,β,γ,δ等,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主要是α溶素。能使多种哺乳动物红细胞溶血,以兔红细胞最敏感,比人红细胞高约100倍。对白细胞、血小板、肝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也有损伤作用,可引起组织坏死。
3.杀白细胞素(leukocidine)为不耐热的蛋白质,属于膜钻孔素家族,只攻击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导致中毒性炎症反应及组织坏死。死亡白细胞的残存成分可形成脓栓,加重组织损伤。
4.肠毒素(enterotoxin)由噬菌体Ⅲ群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组热稳定可溶性蛋白质,100℃ 30 min不被破坏,能抵抗胃肠液中蛋白酶的水解作用。食入该毒素可引起急性胃肠炎,也称食物中毒,其发病率占食物中毒的首位。
此外,该毒素还具有超抗原作用,能非特异性激活,T细胞,释放过量的细胞因子而致病。
5.表皮剥脱毒素(exfoliative toxin, exfoliatin)由噬菌体Ⅱ群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其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分A,B两个血清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体上携带的噬菌体基因编码耐热A型;RW002质粒编码不耐热B型。该毒素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又称剥脱性皮炎,多见于新生儿、幼儿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
6.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oxic shock syndrome toxin t , TEST-1)由噬菌体Ⅰ群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外毒素,属超抗原家族,能刺激T细胞诱发产生TNF和IL-l ,引起机体多个器官、系统功能紊乱或毒性休克综合征(TSS)。
(二)所致疾病
l.化脓性感染 葡萄球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入机体,导致局部、内脏或全身感染。①局部感染: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如疖、痈、毛囊炎、甲沟炎、麦粒肿、蜂窝织炎、伤口化脓及脓肿等。②内脏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脑膜炎、脓胸、骨髓炎、中耳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③全身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新生儿或少数免疫功能低下者可由表皮葡萄球菌引起。
2.毒素性疾病由外毒素引起。
(1)食物中毒:食物被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株污染,在适宜温度下,经5~10 h,可产生大量的肠毒素。食入肠毒素后与肠道神经细胞受体结合,刺激呕吐中枢,1~6 h出现症状,先有恶心、呕吐、上腹痛,继以腹泻,以呕吐最为突出。大多数患者1~2天自行恢复,预后良好。
(2)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由表皮剥脱毒素引起,多见于新生儿。皮肤出现弥漫性红斑,1~2天后表皮起皱,继而出现大疱,最后表皮脱落。
(3)毒性休克综合征:主要由TSST-1引起,主要表现为急性高热、低血压、猩红热样皮疹,严重时出现休克,有些患者也可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3.医院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人体皮肤正常菌群成员,也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术后感染、腹膜透析性腹膜炎、植入性医用器械引起的感染等。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