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一)非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
非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 PTK)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和细胞中,能引起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信号。PTK作用于细胞,使细胞蛋白酪氨酸激活,对多种细胞蛋白质的酪氨酸残基进行磷酸化,通过对SH2结构域的结合,使催化酶定位于细胞膜上并直接影响酶的生物学活性,这样才能使细胞外信号作用于膜受体,产生的信号迅速传递到膜内,启动和激活细胞内一些信号转导通路。
非受体PTK家族有两种,一种与Rous肉瘤病毒癌基因(Src)产物有关,Src蛋白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另一种是Janus激酶(Janus kinase, JAK )。Janus激酶的作用底物是信号转导子和转导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STAT)。
(二)蛋白激酶(PK)
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蛋白质家族,所有激酶都有一个非常保守的催化核心和多样的调控模式,其功能都是将ATP的γ位磷酸转移到蛋白的某个氨基酸上,尽管9种氨基酸可作为磷酸受体,但根据其底物的磷酸化位点,多数是丝氨酸/苏氨酸或酪氨酸。
1.蛋白激酶C(PKC)参与细胞有丝分裂和增殖、凋亡、血小板激活、肌动蛋白的信号调节。PKC是一种被钙调节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脂类代谢产物二酞基甘油(DAG)的主要靶目标。PKC在DAG和Ca2+同时存在时被最大激活,引起多种蛋白磷酸化。PKC参与了某些激素、生长因子和神经递质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2.蛋白激酶A(PKA)又称CAMP一依赖性蛋白激酶( cAMP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 ,其激活需要cAMP又需要通过细胞内PKA来发挥其调节作用。PKA是两个催化(C)亚基和两个调节(R)亚基组成的四聚体,根据R亚基的不同将PKA又分为I 、Ⅱ两型。PKA组织分布广泛,I型PKA主要存在于非神经细胞,在骨骼肌和心肌细胞中的含量丰富。II型PKA主要存在于各种神经细胞。
3.蛋白激酶G(PKG)又称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cG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与PKA不同,PKG以同源二聚体形式存在,每个亚基包含了催化结构域和调节结构域。PKG分PKG I和PKG Ⅱ两类,PKG I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而PKG Ⅱ则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CGMP与PKG的调节亚基结合,可引起自身抑制模体的作用解除,而使PKG激活。PKG激活后可通过不同底物发挥特定的生物学效应。多种具有鸟甘酸环化酶(Gc)活性的受体都是通过PKG发挥其生理调节作用的,如心钠素通过与心肌细胞膜的受体结合,引起Gc活性增强,使PKG激活而通过作用底物发挥生物学效应的。另外,PKG I可使三磷酸肌醇受体磷酸化,抑制Ca2+从内质网释放,使平滑肌细胞中的Ca2+浓度降低。
(三)磷酸酶
磷酸酶(protein phosphatase, PP )具有去磷酸化的作用,而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等磷酸化与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酶的去磷酸化肯定是起去掉这些生长增殖信号的作用。而且提示磷酸酶可起到抗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但并非所有编码磷酸酶的基因都是抑癌基因。
在细胞内还存在能识别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的蛋白,称为蛋白丝氨酸磷酸酶( protein serine phosphatase,PSP) , PSP有几十种不同亚型(PSP1,PSP2A,PSP2B,PSP2C等),PSP1是核糖体S6蛋白自身去磷酸化所必需的;PSP2A显示出蛋白激酶C(PKC)磷酸化的受体。PSP2A的特异性,特别是丝氨酸和苏氨酸磷酸化的受体。PSP2A具有两个亚基,即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两者都可与一种DNA肿瘤病毒(乳多瘤病毒)的肿瘤抗原偶联,形成信号转导复合体,介导细胞转化。PSP2A联合到这些复合物中会导致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调节位点的去磷酸化,带来信号转导增加和细胞增殖。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