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PH ( pleckstrin homology)结构域首次在血小板普列克底物蛋白(pleckstrin )分子(蛋白激酶C的重要底物)中发现,由大约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目前,尽管已发现了大约600多种蛋白分子内含有PH结构域,但只有少数蛋白的结构较为清楚。与SH2和SH3结构域相比,我们对PH结构域功能的了解还比较少,但人们认为大多数的PH结构域介导了蛋白一蛋白和蛋白一脂质间的相互作用。
PH结构域的序列比SH2、SH3结构域更为多样。和许多结构域相似,PH结构域中,较为保守的序列位于蛋白的中间核心部位。PH结构域的三维立体结构由一个β桶状结构,以及位于β桶状结构一端的7个反向平行的片层和C端a螺旋组成,这些结构共同构成了PH结构域的刚性骨架(图5.4)。链间环对PH结构域的特异性形成起决定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PTB/PID结构域中也存在类似的折叠形式。
PH结构域的功能并非显而易见。有些含PH结构域的信号分子可以和G蛋白的βγ亚单位结合,如βARK(可以使β一肾上腺素受体发生磷酸化),但详细的作用情况还不清楚。与βARK不同的是,同源蛋白视紫红质激酶虽然没有PH结构域,但其C端的法尼基基团和疏水性修饰使视紫红质激酶可与膜性结构相连。这提示,PH结构域与βγ亚单位结合的作用可能促使了PARK与β肾上腺素受体分子在细胞膜上的结合。
PH结构域的β条带结构可通过磷脂头部4、5-磷酸基团与膜磷脂结合。例如,nPLCδ的PH结构域可以和PI(4,5)P2结合,引导磷脂酶接近富含PI(4,5)P2的细胞膜区域。PH结构域的功能可能是通过多聚磷酸肌醇将目标蛋白锁定在膜附近区域。IP3可能通过其他信号通路抑制该过程。βARK的PH结构域可与PI (4,5 ) P2和G蛋白βγ亚单位结合形成复合物,保证βARK向膜区域转位。异三聚体G蛋白的调节和7TM受体活性状态之间的关系,可能与该复合物的解离有关。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