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认可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 普天同创计量证书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金属混标查询

在线客服

生物质化学品有望率先突破

发布时间:2015-08-19 00:00 作者:中国计量网 阅读量:543

相比于生物质燃料,短期内利用生物质加工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更具现实意义。从研究现状来看,生物质化学品的开发也将优先于生物质燃料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从长远来看,发展以生物质为原料的可再生非碳能源将是能源化工行业的战略选择。目前在这方面国内外正在进行技术储备。在7月19日结束的2015绿色催化技术产学研兰州论坛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所长张涛,中科院院士何鸣元等专家学者做出了上述论断和建议。

据张涛院士介绍,生物质具有无毒、低污染、廉价、可再生、总量丰富、分布广泛以及可生物降解、二氧化碳零排放等诸多优势,近年来国内外的化学工作者对将其作为新型化学原料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并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在生物质乙二醇、PX、呋喃二甲酸、乳酸、六元醇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生物质生产化学品,既有条件基础、也有光明前景。

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海超也认为,生物质化工短期内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方向就是生物质化学品。其优势在于,一些传统石化路线很难合成的化合物,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生物质化工的方法获得。比如羰基化合物的合成,传统的合成路线需要进行选择性氧化,选择性氧化是目前最难的化学反应之一。而生物质本身就具有这样的天然结构,经过简单的脱水就能够获得所需的化学物质。

张涛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采用生物质化工的合成路线还可以获得目前国内市场紧缺的有机化工原料,比如严重制约我国聚酯产业发展的乙二醇和PX。中国化工报记者了解到,大连化物所经过7年的努力,在纤维素直接催化转化一步法合成乙二醇的开发上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纤维素的转化率达到100%,乙二醇的收率超过60%,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有望率先实现工业化。目前他们已在实验室中获得了生物质的PET,正在与企业合作共同推进产业化的进程。

中科院院士何鸣元认为,发展生物质能源是能源化工长远战略。生物质低碳高效转化将是未来生物质能源追求的目标。

目前,国内外在生物质合成气—费托合成、发酵法制乙醇/丁醇、生物柴油、生物质热解油、平台化合物制备燃料等方面已经取得一些进展。生物发酵乙醇在巴西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我国在生物质柴油的工业化制备上取得突破;木质素生产平台化合物进一步合成燃料油的研究十分活跃,可以合成出多种目标产物,但大规模生产成本还比较高,作为储备技术前景看好。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