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素比色钢成份分析标准物质
本系列标准物质为铁基。主要成份有碳、锰、硫、磷、硅,其次是含有铬、镍、铜、铝,并含有钒、钛等痕量元素。同一元素含量均有一定梯,可作为量值传递及仲裁分析的依据,同时也适用于校验分析仪器与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可靠性。
? ? 制备方法
首先确定各元素成份范围→电炉冶炼(精选优质碳素钢切头及各种原材料和铁合金)→浇注(11 英寸热帽锭)→精整→轧制成φ100m/m→物理、化学性能检测(合格)→锯料、剥皮→机床车削(留心φ35m/m)→磨样→过筛→混均→包装→分析定值→均匀性检验→数据汇总统计处理→鉴定。
注:①冶炼过程控制同一元素有一定梯度,严格精选各种原材料、铁合金。
②轧制后坯料均需经过物理及化学性能检测,符合要求后才能加工。
③机床车削、加工过程严防油及其它杂物沾污。
二、标准值及不确定度(见成份)表三、分析方法(见下)
编 号
|
标准值及标准偏差
|
成 份(%)
|
C
|
S
|
P
|
Si
|
Mn
|
Cr
|
GBW01204
|
标准值(%)
标准偏差(S)
|
0.494
0.005
|
0.052
0.001
|
0.052
0.001
|
0.078
0.002
|
0.266
0.006
|
0.300
0.005
|
分 析 方 法
|
A,B,C,D,E,G
|
A,B,C
|
A,B,C,D
|
A,B
|
A,B,C
|
A,B,C
|
编 号
|
标准值及标准偏差
|
成 份(%)
|
Ni
|
Cu
|
Al
|
V
|
Ti
|
GBW01204
|
标准值(%)
标准偏差(S)
|
0.130
0.002
|
0.117
0.004
|
0.026
0.001
|
0.0066
0.0003
|
0.0021
0.0001
|
分 析 方 法
|
A,B,C,D,E,G
|
A,B
|
A,B,C,D
|
A,B,C
|
A,B,C,D,E
|
四、均匀性检验
采用方差分析(F 检验法),检验结果(F<Fα=样品均匀。
五、包装、使用及储存方法
标准物质最小包装 100g。使用时最小取样量见参考资料 1、2,称样后请将瓶盖拧紧,并储存于干燥器内防止氧化。
六、研制协作单位
北京钢铁研究总院、上海材料研究所、鞍钢钢研所、武钢钢研所、马钢钢研所、上海钢铁研究所、上钢五厂、上海冶金机械总厂。
参考资料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23.1~223.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23.8~223.2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
碳:
A、 体容量法。⑴B、乙醇—乙醇胺非水容量法。C、红外。
D、热导法。E、电导法。F、重量法。⑴G、库仑法。
硫:
A、 氧化铝色层分离——硫酸钡重量法。⑴
B、燃烧——碘酸钾容量法。⑴
C、硫离子选择电极电位滴定法。
磷:
A、 正丁醇——三氯甲烷萃取磷钼兰吸光光度法。
B、二安替吡啉甲烷磷钼酸重量法⑴
C、乙酸丁酯萃取磷钼兰吸光光度法⑴
D、 氟化钠——氯化亚锡吸光光度法。
硅:A、草酸——硫酸亚铁硅钼兰吸光光度法。⑴
B、高氯酸脱水重量法。⑴
锰:A 高碘酸钾演化吸光光度法⑴
B、亚砷酸钠——亚硝酸钠容量法
C、过硫酸铵氧化吸光光度法。
铬:A、过硫酸铵氧化容量法⑴
B、二苯碳酰二肼吸光光度法。⑵
C、碳酸氢钠分离——二苯碳酰二肼吸光光度法。⑵
镍:A、丁二酮肟吸咣光度法。⑵
B、丁二酮肟——三氯甲烷萃取吸光光度法。⑵
铜:A、新亚铜灵——三氯甲烷萃取吸光光度法。⑵
B、铜试剂分离——三氯家萃取吸光光度法。
C、BCO 吸光光度法。
D、原子吸收光谱法。
铝:A、铜铁试剂分离——铬天青 S 吸光光度法。⑵
B、EDTA 容量法。⑵
C、铬天青 S 吸光光度法。⑵
钒:A、甲基异丁基酮分离,钽试剂——三氯甲烷萃取吸光光度法。
B、碳酸氢钠分离容量法。
C、乙醚分离,钽试剂——三氯甲烷萃取吸光度法。
D、氧化还原亚铁电位滴定法。
E、2380 原子吸收石墨炉光谱法。
钛:A、甲基异丁基酮分离,二安替吡啉甲烷吸光光度法。
B、二安替吡啉甲烷——二氯化锡氯仿萃取吸光光度法。
C、硫氰酸盐——TOPO 萃取吸光光度法。
D、铜铁试剂分离——变色酸吸光光度法。
E、2380 原子吸收石墨炉光谱法。
注:证书信息仅供参考,以产品附带证书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