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普天同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
  • 标准物质定级证书
  • 豫南检测资质认定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农产品资质证书
  • 伟业计量高企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帖子
  • 课堂

在线客服

稠环芳烃的危害(一)

发布时间:2019-05-03 00:00 作者:中国标准物质网 阅读量:2822

直接或间接的工业及城市垃圾和污水的排放导致了我们的环境被各种各样的有毒化学物质污染,比如稠环芳烃(PAHs)。这些化合物是由芳香环以线性呈一定角度或堆积形成。它们是疏水性化合物,随着分子质量的增加,疏水性不断增大(图2-8)。它们的化学稳定性很高,一般是半挥发或不挥发性化合物,不能被生物降解,在环境中持久存在。这些性质都使它们容易在环境和生物体内积聚。


图2-8 稠环芳烃

自然过程和人为活动都可以产生PAHs。在PAHs的所有来源中,高热燃烧(煤、油、气、木材、垃圾以及其他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和地壳运动是两大主要来源。某些不当的家庭烹饪方法也会形成PAHs,如烧制、烤制食品(肥肉或肉制品长时间高温加热);传统烟熏方法所制作的食物(尤其是熏鱼);来自污染海域的海产品制作的食物。

当PAHs被排放到空气中后,这些化合物与氮氧化物(NOx)、氧气(O2)、硫氧化物(SO2),轻基自由基(·OH)发生光化学氧化和化学氧化反应,产生毒性更大的化合物。人类通常是生活在混合、非均一的PAHs环境中,所以,不是某一种稠环芳烃而是一大类物质存在于我们身边,造成了潜在危害。从大气中吸入稠环芳烃约占人类总吸入量的2%~12%。而膳食摄入量占比最大,约为88%~98%,尤其是对于非吸烟人群,PAHs的膳食摄入量占比更大。

欧洲食品安全局2008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PAHs经口进入人体所产生的危害比其他途径要大。尤其是苯并芘,用它作的小鼠喂养试验表明,它可引发小鼠胃肠道、肝部、肺部及乳腺处产生肿瘤。根据No1881/2006欧洲委员会条例,苯并芘应该作为食品中PAHs含量的标识物。2012年欧委会又出台了一项修改后的,更适合于标示食品中PAHs含量的法规。法规规定,人们应该用苯并芘、苯并泣【b】荧蒽、Chr和苯并[a]蒽四种化合物共同作为食品中PAHs含量的代表物(图2-9)。


图2-9 食品中PAH、含量的四种代表物

(l)稠环芳烃的危害

由于其致癌性及诱变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有毒物质与疾病署,环境保护署和欧盟已将PAHs列入首要污染物名单。食品的结构法典委员会宣称,PAHs独特的结构,使其具有高反应性。这些化合物本身能转化为二醇化合物,进一步与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如DNA以共价键的方式结合,干扰其复制过程,导致DNA突变、肿瘤形成,最终发展为癌症。PAHs中环的数量与其毒性水平呈正相关。通过相关的生物化学和细胞遗传学标记方法,可以确定PAHs的大量摄入与肺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Daniel等通过组织学研究,显示了烤肉的食用与肾脏肿瘤的形成有关。苯并芘也呈现了对动物繁殖,生长,免疫系统及组织细胞的毒性作。

很多PAHs已经被证实具有遗传性和致癌性。即使有些PAHs不具有直接的致癌性,但亦可作为癌症发生的促进因子。研究发现,PAHs本身并无致癌作用,但它进入生物体后,生物体对外来物质的排斥响应,导致PAHs的结构变化,极性增加,从而激活了它的致癌效应。如PAHs在肝脏中芳香烃经化酶的作用下,会代谢为二氢二醇类化合物。二氢二醇类及其环氧衍生物可以结合到DNA和蛋白质上,从而诱使细胞突变。另外,苯并芘的代谢产物苯并芘-7,8-二醇-9,10-环氧化合物也能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和DNA结合,所以其对生物的致癌活力非常大。PAHs在生物体内也会发生烷基化反应,此反应决定了稠环芳烃的环中取代基的位置,而PAH、的甲基取代化合物比非取代化合物毒性更强。

除了具有强烈致癌性外,PAH、还是一类重要的环境污染物。研究指出:单环,双环,三环稠环芳烃化合物具有急性毒性,而更多环数的重质稠环芳烃一般具有基因毒性。

(2)稠环芳烃的形成

虽然,自然资源的不完全燃烧(如火山喷发,森林火灾)会使环境中PAHs的含量增加,但是PAHs的主要来源还是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导致有机物质的热解和不完全燃烧使环境中产生大量PAHs。据报道。当加热温度为400~1000℃时,随着温度的增加,燃烧产生PAH、的量也线性增长。人类活动产生PAHs的路径包括:矿物燃料的燃烧(供能,交通运输)、木材燃烧(如炉火)、城市垃圾焚化和烟草燃烧的烟雾。一些专门从事环境污染研究的机构开展了检测环境中PAH、含量的研究。它们的样品取自于空气、土壤、水资源、地质沉积物和鱼类。用这些资料评价食品中PAHs的污染量要注意取样地的选择,要尽量使其具有代表性。

相关链接:反式脂肪酸

文章来源:《食品安全中的化学危害物》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