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1.3测定方法与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1.3.1测定方法(毛细管法)
测量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青篙素的熔点测定流程
实际操作的步骤是:
①标准品和供试品研细干燥
取非那西丁熔点标准品1、磺胺熔点标准品2及供试品青蒿素分别置于玛瑙研钵中研细后,分别移置扁形称量瓶中,按规定进行干燥(非那西丁熔点标准品1、供试品青篙素均置于恒温干燥箱105℃干燥2h;磺胺熔点标准品2置恒温干燥箱105℃干燥3h)。
②熔点标准品1、2及青蒿素分别装入封口玻璃毛细管中
将封口玻璃毛细管开口的一端插入上述预处理后的非那西丁熔点标准品1中,再反转毛细管,并将熔封一端轻叩桌面,使其落入管底,再借助长度约60cm的洁净玻璃管,垂直放在硬质物体上,将上述装有非那西丁标准品1的毛细管放入玻璃管上口使其自由落下,反复数次,使其紧密集结于毛细管底部;高度为3mm磺胺熔点标准品2及测量对象青篙素按同法装管)。
③悬挂熔点温度计并加温
将温度计垂直悬挂于加热用容器中,使温度计汞球的底端处于加热面的上方2.5cm以上,加入二甲基硅油传温液,使传温液的液面约在温度计的分浸线处,加热传温液并不断搅拌。
④将毛细管浸入传温液
当传温液的温度上升至非那西丁熔点标准品1理论熔点(136℃)尚低10℃时,将装有非那西丁熔点标准品1的毛细管浸入传温液,使之贴附在温度计上,要求毛细管的内容物部分是在汞球的中部。
⑤升温并观察记录标准品和供试品的熔点温度
调节升温速率为每分钟上升1.5℃,继续加热并搅拌,注意观察毛细管内非那西丁熔点标准品1的变化情况,记录非那西丁熔点标准品1在毛细管内开始局部液化并出现明显液滴时的温度作为初熔温度,全部液化时的温度作为终熔温度。
磺胺熔点标准品2比照非那西丁熔点标准品1的做法,重复步骤④、⑤。
供试品青篙素按与标准品1同法,重复步骤④、⑤测定,其中升温速率改为每分钟上升1.0℃。
每一次测定用新的毛细管新装样品,其中熔点标准品1、2按规定各重复测定2次,供试品重复测定3次。
⑥拟合校准曲线并取得供试品熔点修正值
用熔点标准品1、2各自的理论熔点减去各自测得的2次全熔温度的平均值,得出各自的校止值(见表1)。
表1 用熔点标准品校准熔点温度计的原始数据℃
以熔点标准品1、2的理论熔点为横坐标,以校正值(即修正值,修正值=理论值-实测值)为纵坐标,按(136,-0.45)和(166,-0.25)两个点拟合回归方程:
T标修正=kT标理论+b=0.0067T标理论-1.3567 (1)
回归方程的图像见图2。
图2 回归方程
供试品(青篙素)重复测定3次的全熔温度的平均值几示值-153.0,以T供示值替代T标理论,并以T供修正替代T标修正,代入式(1),得:
T供修正=kT供示值+b=0.0067T供示值-1.3567=-0.3 (2)
⑦计算供试品(青篙素)的全熔点温度
计算T=T供示值+T供修正,即得熔点。校正数值见表2。
表2 熔点温度校正数值表
注:3个示值与表3中第3批次的前3个示值相同。
将T=152.7℃按《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熔点测定法7结果与判定”的规定:“测定结果的数据应按修约间隔为0.5进行修约,即0.1℃~0.2℃舍去,0.3℃~0.7℃修约为0.5℃,0.8℃~0.9℃进为1℃。”修约为T=152.5℃。
1.3.2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本次检验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为以下四项,它们线性叠加:
①供试品全熔点温度示值T供示值;
②由熔点标准品1、2校准后水银温度计的校正值T供修正;
③供试品(青蒿素)的全熔点温度修约T修约;
④供试品(青蒿素)的全熔点温度的测量重复性RT供示值,以3份(不同批次的)样品的3组多次重复测量的数据计算合并样本标准差评定。
不确定度来源用因果图表示,见图3。图中四个主要不确定度来源的符号含义见式(3)的符号说明。
图3 青蒿素的全熔点不确定度来源因果图
文章来源:《食品药品检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实例》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